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1/3)

作者:我爱肥猪猪
眨眼之间时间来到了崇祯十年的八月,南四湖周边灾民们开垦的荒地中一派丰收在看的景象,即将成熟的小麦在热风的吹拂下形成了一片金黄色的麦浪。很多难民放心不下,不顾气象炎热来到田边地头,用树枝杂草搭起各种窝棚,像看护着宝贝一样守着自家的庄稼,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憧憬之情。

固然大部分地步都是生地,但由于得到了充分的浇灌和掩护,加之天公作美,自播种直到现在也未产生洪涝之灾,庄稼的长势都非常的不错,在干热风的催熟下,大约再有几天左右小麦便会成熟了。看现在的情况,假如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将迎来一个好的收获,也会给灾民们带来更大的安全感。

固然江北地区的农户都是种植冬小麦,但南四湖地区温润的气象却是冬、春小麦都能合适种植。往年由于开荒时间过晚,冬小麦的种植期已经错过,于是灾民们在官府的赞助下,于三、四月交集时种上了春小麦。

“李先生,快进来趁热试试,这是小儿刚从湖中打捞的黑鱼,老汉我宰杀之后掏净内脏、刮了鱼鳞,用铁锅净水加上咸盐一炖,这鱼香味隔着十步也能闻到咧!哈哈哈!”

随着一声热情的招呼,穿着一身灰色布袍,正坐在一棵粗壮柳树下歇息的李邦华笑着慢慢起身,掸了掸身上的土壤,迈步向十余步外的一个农家小院走往,两名便装护卫牢牢跟在身后,一名身穿麻衣短打、年约六旬的老汉正笑呵呵地站在院门口迎候着。

李邦华自往年冬月奉旨来到济宁州巡视后,这大半年的时间内跑遍了济宁州的所有县乡,平日里都是身着便袍走街串户,深进到灾民和当地农户中进行寻访,以期能得到百姓们最真实的情况和反馈。

经过长时间的探寻,李邦华固然也从中创造了不少问题,但总体来讲,在鞭子和银子的双重作用下,这次规模浩大的灾民安置情况大体上非常的成功,一些细节问题固然随处可见,但总体上却是瑕不掩瑜,也是可以疏忽不计的,类似信阳州惨案的事例未再产生。

见此情景,李邦华不禁对天子制定的务实之策钦服不已,此策确实能够勉励和束缚官吏之心,最大限度的杜尽了以往朝廷下拨的赈灾钱粮被层层剥皮的恶行,使得救灾钱粮基础能够按实数发放到灾民们的手中。

李邦华从督察院带来的十余名御史也是分作两队,一明一暗的往返巡视几个州县,更别提还有那些锦衣卫煞星的经常过问。

御史们视察到的情况与李邦华看到的大致雷同,由于朱由检制定了钱粮发放必须由锦衣卫、御史、户部官吏加上当地官吏共同现场监督的规定,就算有人想趁机高低其手也根本没有机会,所以贪渎现象几乎从未产生过。这在大明建国两百年来是从未有过的景象。

兜兜转转中大半年的时间已经过往,大部分追随李邦华来山东的御史已经返回京师本职,并且会将各自的所见所闻以题本的方法呈送进宫,以供天子御览。

有鉴于此前的题本规制较小,对于表述重大问题时无法加以具体描写的弊病,朱由检于往年将题本由每本六行、每行二十字的小本,改为每本二十行、每行三十字的大本,并且就题本情势专门做了规定,请求上本官员少用生僻及典故,多用务实描写,不可满篇空洞之言,要言之有物、有理、有据,切勿尽是务虚清谈。

实在这此御史们上题本也是个人表功的机会,只要在大批描写事实时,将自己的辛苦劳累委婉的表达出来,信任就会在天子的心中留下一个良好地印象,也未将来的升迁打下好的基础。

李邦华在巡视之事即将完结之时,心情放松之下也趁机探访了周边的人文古迹,这一日在听说微山岛上有三贤墓之后,在将行踪告诉了锦衣卫之后,便带着两名护卫乘船来到了微山岛。

所谓的三贤墓指的是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