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2/2)

作者:我爱肥猪猪
他知道自己此次离开陕西之后将不会再有回返的机会,所以便将自己平日里暗中考核过的可用官员名单,以及两年来他们所做出的政绩简略的写进了题本当中,以便供朱由检在用人时参考。

这个赵之用便是这份名单中的佼佼者。

刚过四旬的赵之用于天启四年中试,留工部观政一年后便放到陕西蓝田担负县令,之后便一直未曾离开过陕西。

十余年间虽也因功慢慢升到了知府一职,但在盗匪遍地、饥民如蚁的西北之地,作为一府主官的日子也是相当的难熬。可以说,陕西大部分处所官员都已经做好了全家随时赴难的筹备,赵之用忧心如焚之下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努力安抚接济治下大众,尽量不使更多的饥民流往他处后参加流贼的队伍。

荣幸的是,陕西境内的大部分流贼都集中与陕北,很少向西边的平凉府流窜,原因很简略,平凉府太穷,没啥油水,所以全部平凉府多年来相对还较为安定。但随着混天王、仁义王、马进忠等巨寇的崛起,平凉府也很快陷进了纷乱之中。

崇祯八年,孙传庭赴任陕西并先后将大股流贼绞杀殆尽后,陕西西北彻底安定下来。紧接着,孙传庭将平凉府定为了安置灾民的重要地区,并亲身赶赴平凉府,在赵之用等人的陪伴下实地巡视考核了相干州县地理,并制定出了具体的屯田安民举动。

随着大批灾民被有序的领导而来,无数的钱粮物质也滚滚而至,随之而来的还有大批鲜衣怒马的锦衣校尉,安民屯田的浩大工程在平凉府境内全面展开了。

看到孙传庭都经常奔走于各个灾民安置点,赵之用和平凉府高低官吏哪还敢留在府衙中。再加上大批赏银补贴以及锦衣卫、御史的明暗监督,在几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平凉府的官吏们全部被迫投进到了抚民屯田、兴修水利的宏大工程之中。

在接下来近两年的时间里,赵之用以身示范,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安民一事上来。在他的带动下,平凉府的官吏们也纷纷群起效仿,都是放下身段,亲身投进到了每个环节的实践中往,屯田中碰到的各种艰苦都在短时间被迅速解决。

捱过了大半年的等候之后,第二年的平凉府境内的夏粮便收获了二十余万石,接下来的秋粮也有十余万石的收获,这些自产粮食,加上西安府对平凉的声援,使得近两百万灾民有了可以支撑到来年夏收的口粮。

随着各种水利设施的完善和配套,加之开荒的地步已成了熟田,崇祯十年平凉府的夏粮取得了大丰收,总量达到了近四十万石之多,假如再加上丰收在看的秋粮,平凉府的灾民不仅不需要外界的声援,而且自产的粮食也会有很大的结余。

现在已经可以断定,全部平凉府的安民屯田工程已经取得了宏大成功,而随着开荒地步的增长,几年之后,平凉府将会成为大西北的大粮仓。

对于赵之用的拔擢应用,孙传庭的举荐是一方面,而锦衣卫传回的情治则是更加的具体,这两者相加之后,才促成朱由检今天的任命。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