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02章 慈善(1/2)

作者:
沈靖渊被她的话引起了兴趣,示意她继续往下说。“既然不缺人力,那么其实灾害也就是资金的问题,有钱的话,肯定可以招到足够的有各色技能的人前来帮忙。一来他们可以赚的好名声,二来又可以赚到银钱,我们不用开高价,只要给个一定的底价,期间包吃包住,然后最为紧要的是要求官府那里头拟定名单,救灾工作完成后,便在各地立功德碑或英雄榜,以示表彰。我想如此一来,但凡有手有脚有点本事的都愿意前来帮忙。资金到位,人才自然会到位,原本南边也不缺劳动力,只要来特定的技能师就成,其他的小部分缺口,可以依靠官兵的抽调与配合。而最为重要的资金,可以由皇上直接下令,或者让身居高位又德高望重的人带头捐款,上要封顶,下不限额,如此一来,不管是高官厚禄的人,还是经商务农的人,甚至只是乞讨为生或者从事卖笑生意的贱籍,但凡有善心,就可以去捐款,日后都会在官府留下做好事的记录。当然,这中间,现场要公开,银两总额也要公开,去向何处也要公开。监督的人由各方人士派代表,最主要的人可以由皇上指派,具体事宜则由下头的人自己弄,上边不要插手过问,除非是确定发现了重大问题。虽然这一次在外头我也见过不少人会扒|尸|体,不为翻寻财物换取生活所需物资,而单纯只是为了羞辱泄愤等等险恶的理由,可是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许多自顾不暇却仍旧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下向外人伸出援手的普通人。所以我相信有人天生就是人性本恶,但是也有人天生就是人性本善。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随时威慑抑制甚至是在必要时候控制与打杀前者,遏制他们的恶行,与此同时去引导后部分人,让他们天性的善良能量得到发散,并且最终得到官府的表彰,整个社会的认可,以此,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良好的社会风气,又会潜移默化地熏陶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子孙,这比枯燥无味的法律条文要更容易为百姓们所接受与去实行,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沈靖渊并没有一开始就否定她的想法,而是先肯定了她的良好设想,然后才缓缓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在大庆,想要按照你的设想搞慈善,尤其是要做到公开透明,由全社会监督,上至皇上,下至普通的老百姓,都能够参与进来,很难实施。哪怕一开始强力推进,也多半会半路夭折,或者勉强进行,也难以收尾。”颜舜华却持不同的看法,“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不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一个人,不论是天性本善,还是天性本恶,总归都是有父有母也有儿有女的人,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与目的,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愿意参与进来的。我们打的是救灾行善的名义,多少不论,重在参与。至于公开账目要求全程透明,这是要求,也是希望,哪怕是在我那个时空,其实也不可能真的完全做到公开透明的。这一点你不必太过疑虑。我觉得只要皇上认为这个可行,就可以去尝试尝试,再不济,百姓出力,商人出钱,官府监督,这样也可以,只不过平衡这三方,恐怕就要更加的用心。”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任何时候,有瑕疵反而才是一种完美。沈靖渊沉吟半晌,“要做自然不会阶层设限,否则岂不是从根子上推翻了你刚刚提出的‘慈善’的观念?商人逐利,没有利益的事情,哪怕有名誉加身,也不会真的出大力气的。”“不,有远见的商人不会这么唯利是图的,他们在富有到一定程度之后,必定寻求的是贵。富贵富贵,只有富,没有贵,那就不是真富贵,而只能说是假富贵。一旦真的能够青史留名,哪怕付出大半的身家,我相信也会有人愿意的。商人谨慎,但是从商的人,从根本上来说,也非常富于冒险精神,以及投机取巧的超前意识。有些人眼界不够开阔,自然会唯利是图,甚至从战争取财,也从灾难中得财,但是顶尖的富有者,求的同样是流芳百世青史留名,就如同为官者中,那些大胸襟的人物,也不会只是单纯的想要光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