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一十九章 国子之制(修)(1/2)

作者:武陵年少时
“复为元勋子孙,四姓末族,别立学舍,搜选高能,以授其业。”————————【后汉书·儒林传】

天子双手负在背后,全部人面对滔滔沧池,胸怀开阔道:“此事就由陈公与赵公二人联名,过两日上奏与我,我再下发承明殿诏诸公集议。”

进一步改革太学是赵温呕心沥血、与天子两人重复思量了许久的事情,早已势在必行。如今天子惦记着他的苦劳,特地让他与陈纪一同承担功过,他立即爽直的应了下来:“臣谨诺。”

陈纪此来除了新官上任,觐见天子以外,还打算着借此向天子提出一些有关治理旱情的建议。但谁知先是议论太学改革打乱了他的预感,后续的几经商议又让他忙于思索应对、寻不着机会另起话题。如今正好把事情都议论的差未几了,他正欲开口,公车司马令荣郃从远处走了过来,呈递了一份让天子脸色如释重负的奏疏。

“陛下……”陈纪试探着问道。

天子正在沉思,抬眼看了陈纪一下,有意识的将奏疏收起、放于左手拿着,忽然问道:“我听闻陈太公与邟乡忠侯有过一段荐举情事,可是如此?”

邟乡侯即黄琬的祖父黄琼,由于曾做过孝桓天子的师傅,又不曾奉承梁冀,故而封侯,逝世后谥忠。黄琼在做司空的时候曾辟选理剧之才,提拔陈纪的父亲陈寔为闻喜长,两家除了有这么一段交情以外,杨赐也颇为钦佩陈寔之德,彼此关系虽很少走动,实在很有一番渊源——这也是刚才为何杨瓒等人与陈纪格外亲近的缘故。

士人内部之间的关系并不私密,稍一探听便可将其人乃至于祖辈的人脉圈子摸查干净。陈纪挑了挑眉,似乎并不感到这是什么不好说的事:“唯,不仅先辈有交,黄子琰为豫州牧时,也曾与臣相识日久。”

“汝、颍之间多奇士啊。”天子莫名的感叹了一声,冲陈纪摆了摆手,打发他说道:“本日得见陈公,实乃幸事。今后陈公在朝,还看多进良言、少计较私人利害。我既为人主,岂能无容人之量!陈公先回往安歇,休息几日,再莅任不迟——穆顺,诏太官赐食。”

陈纪满腹疑窦,又未能尽情详说来时筹备好的说辞,固然他得了不少的利好,但一颗心还是不上不下,莫名有种被人牵着走的感受。

他只好怀着心事走出钓台,在内谒者令李坚的带引下先是往了承明殿旁边的值庐,得了诏旨的太官、汤官等人很快便送来了精巧的御食。陈纪胃不好,蓝本还在愁着怎么搪塞天子赐给的肉食,却见太官送来的是清粥鱼汤、还有几道开胃盐菜,陈纪诧异的看向太官。

得到的答复却是‘关中遇旱,未央宫高低都要节衣缩食、减省用度’,陈纪微感扫兴,还认为这是天子见他老迈,特地吩咐的,不过他心里还是为天子的仁德而感到心悦。

今天这一番君臣诏对下来,陈纪早已大肠告小肠,不过他胃口不大,只吃了小半碗后,遂从容拜谢出宫。

刚一登上马车,侍候的厮役便在一旁报信说陈群一早往了黄琬的府上,陈纪稍作思考,便吩咐人掉转车头往黄琬府上驶往。

因灾异而被免官的黄琬并未持续住在朝廷拨给的官舍,而是住在城北的一个偏僻闾里。宅子固然宽广,却没什么风,有些处所只种着低矮花木,在这烈日下看过往,一切都反着黄光。

“……说来便是如此。”陈纪努力眯着眼,试图回避庭间的阳光。

陈群坐于下首,眼神有些奥妙的往陈纪、黄琬两人之间看来看往,在他看来,太学只为招纳贤士而设,才高者进、才低者退,本就不该有贵庶之分,彼等冷士进不了太学的门楹,那也只能怪他们学问、品性不够,如何能反过来将就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