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难(1/2)

作者:武陵年少时
“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尚书令杨瓒中暑昏倒的实在忽然,天子看上往似乎有些措手不及:“尚书令既然身子不好,就让他放下手头上的事,暂且在家休养吧。这些时日确实是事务繁多,劳累诸公了,还看诸公多爱护身材、努力加餐才是。切莫因文案劳形,致使朝廷失却练达之干才。”

听着天子关心的话语,马日磾等人皆唯唯应下。

今夏的大旱如大火燎原、愈演愈烈,即便是在透风解暑的清凉殿里,天子也是忍不住经常让穆顺为他揩拭额头的汗水。这一次安门民乱,很难说背后有无推手,或许是要干扰朝廷赈济的大事、或许是想引开朝廷放在某事上的注意力。

等到好言宽慰了一干大臣之后,天子又派人将偏殿里的法衍再度召来,固然他早已知道事情原委,但如今当着马日磾等一干人等的面,还是得按例行事。

听面色稍有缓和的法衍将事件一字一句的复述完,天子开口说道:“流民争抢哄闹,堂堂京畿之地,竟闹出这等事来!而且还是眼下这个时候,尽不容轻易视之,诸公既已知悉原委,不妨都各抒己见吧。”

这时首先坐不住的是太尉董承,他先声夺人:“流民哄抢粥棚、踩踏致逝世数人,那就不该是流民,而是歹徒。此事,臣认为当着刑部、廷尉依律处理。”

“太尉说的是。”尚书仆射吴硕接口道,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永远附于董承骥尾:“长安有陛下之南北禁军所在,彼等流民虽成不了事,但终教人烦扰。而况此时若不严办,其他流民见了,便会轻罪恶恶,届时又还有谁仍屈服赈济的规矩?”

此事若要严办,京兆尹胡邈将会是首当其冲,而胡邈事先又与督粮的侍御史侯汶有过火工,由侯汶负责赈济等事这是二人对朝廷上疏确认过了的。所以吴硕此番看似至公无私,要查办胡邈,实际上却是在针对侯汶。

按照人情脉络,侯汶是属于已故的司徒王允、关东士人这一派别。如今御史中丞桓典手绾大权,职权领域又涉及到多方利害,明里私下不知多少人盼着出错。

侍中、平尚书事杨琦心里有些着急,毕竟在他看来,于公于私,这件事都貌似与侯汶没半点关系:“臣认为不可,此事看似是由施粥不均而起,实则是因流民远道而来、又以气象之故,心中怨气早结……”

他本想借机责备一番京兆尹胡邈治安不力,但想想又觉不妥,这么做轻易将责任推来推往,推诿到长安令王凌的头上。在尚且还摸不清天子对王凌毕竟抱有何等态度的情况下,杨琦自觉还是少说几句、集中要点为妙:“据廷尉供词,彼等流民毫无谋反之心,仅一时心急而犯下罪愆。如今正属多事之秋,依臣之见,不妨宽大处理,以安民心。”

吴硕不敢与杨琦争辩,低着头诚实的坐在一边,将局面交还给了董承这些真正的大臣。

“如此轻易便宽赦彼等刁民。”董承自负权重,对杨琦、马日磾这些忠直老臣向来是敬而不畏,冷笑说道:“那朝廷的法式何在?眼下旱情逐日愈炽,朝廷不借此树威,今后若是流民俱增,又该何以束缚?”

“太尉这话说的在理,有罪不可轻纵,不然置法式于何处?但杨公也说得不错,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天子有意在其中搅浑水,话里话外的点到这里,顿了一下。眼力看向坐在杨琦四周的另一个侍中、平尚书事荀攸,眼力如本质般凝了几分,又道:“荀君,你的卓识呢?”

一直沉默不言、静观局面的司徒马日磾与司空赵温立时有了反响,回过火看向身后那样貌清瘦、眼力有神的荀攸。

荀攸苦笑了下,他才随军回朝不久,尚未厘清不在的这些时日朝廷内外的种种就碰到这等大事,让他一时缓不过神来。不说这两天雷厉风行般履行下往的御史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