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三十八章 众臣求情(2/3)

作者:青雾
“怎么不同,说出来朕听听。“

“周始皇为周王时,就已经文韬武略过人,同时那个时候他谦逊待人,广纳人才,也会虚心听从自己门客的谏言,所以短短的十几年间就可以不断地扩张自己的疆土。灭掉了周围的几个小国,统一了中原。“说完这些素和豪抬头看了看素和敬硕不再敢说下去。

素和敬硕看着跪在脚边畏畏缩缩的儿子,陷入沉思之中。这时马岩修说道:“皇上,九皇子入朝不久。这些观点也是他的片面看法而已,希望陛下不要生气,更不要因为白日的事情迁怒于他。“

素和敬硕若有所思的说:“没,方才他点评的很好。鉴古知今,很好,很好。“说完素和敬硕自顾自的离开了弘文殿,素和豪看着自己父亲远去的背影一下子瘫软在了地上。带着哭腔说道:“王傅,我是不是说错话了啊。“

第二日早朝,素和敬硕下了一道圣旨,诏命五品以上的官员在五日内都上奏一道奏章,主要内容就是站在自己的观点上议论目前朝政的得失,并且建立了朝臣上疏评论朝政的制度,从今往后每半年上书一次。

一时之间朝臣们不知道自己的这位陛下所谓何意,五天后,素和敬硕亲自将呈上来的奏章一份份翻看了半天,最后却面对着一堆奏章哑然失笑。

他让朝臣评论朝政的得失,想看看百官是怎么看待自己这位皇帝的,但是面前的这些奏章大部分都是歌功颂德的,全是吹嘘他把控朝政以来的政绩的。能够说些真话的估计也就是那几位平日里就容易顶撞自己的老臣了吧,素和敬硕想到。

忽然他被一份奏章吸引住了目光,这份奏章一上来就切中要害,从他执政五年后开始说起,评论了这几十年间他的政绩得失,将这些年他在朝堂中作出的大动作都作出了点评。并且每句点评都直击痛点,点出了这样做的后患,同时还根据这些缺点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虽然提出的有些建议太过理想化。看的出此人涉政年限尚浅,但仍然能够看出书写奏章之人的用心,除此之外,还小谈了历朝兴亡之事,字字珠玑,让素和敬硕看的很是痛快。

一封奏折看下来素和敬硕很是想和此人当面聊聊,可是翻到最后却发现署名是自己的七皇子程连津。自己的这个儿子敢写这样的奏折吗,并且他想到程连津已经入朝几年了。如果要提出建议的话应该会提出些更加成熟的建议才是。

素和敬硕立马召了程连津到了御书房,问道:“这份奏章是谁写的?你会有这个胆子直接这样评论朕吗?“

程连津回道:“是儿臣的门客吴用写的,本来儿臣也写了一份,最后看到这份后觉得自己的那份太过畏缩和奉承。就把这份递了上来。“

素和敬硕忙问:“这位门客是从哪里来的,现在可还在府中?能否即刻进宫?“

程连津有些诧异,在他看来这份奏章过于直白,或许全朝堂中只有曹仁君大人的奏章敢如此露骨了,原以为父皇会训斥两句或者置之不理,没想到还对书写奏章的人有了兴趣。于是回道:“此人是儿臣路过沅州时发现的,当时他是宾县围衙的带头人,后来在宾县呆不下去了就投奔儿臣府下做了门客。“

“哦?!还有此等事。那朕更要见见了。“说完素和敬硕就命令程连津即可回府将吴用带来宫中面圣。

可是程连津回到府中却不见吴用,连他的住处也没有,询问黄宇能后才得知今日吴用去了南央城周边村镇去了。最后程连津在东城门口等了许久才等到吴用归来,将他接到了宫中。

吴用行过礼后,素和敬硕问道:“你为何会跑到周边村镇去?“

吴用回道:“草民是读书人,以往就是在沅州的宾县做教书先生。在草民看来,世间的道理分为两种,一种是书本上的,是历代圣贤总结流传下来的事理,另外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