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45章秦商战争 二(3/4)

作者:踏雪无尘
是事实。他秦烈确实是厌政,不愿在政务上花费太多心思,其实只是辞职避祸,还算是轻的。灵霄城里许多权贵,已经是有不少在与大商及儒道二教眉来眼去,也更不乏暗中投效的。

此时大秦国全是靠吕幽等人,才能勉力支撑,使国政还能正常维持。

不过大量的官员离职,固然使吕幽等人撑的极其辛苦,却也不是没有好处。

秦烈不理会那些繁琐政务,实际上一直筹谋着推行几个早已有意施行的大政。

而此时随着这些官员的离去,也使干扰阻力降到了最低。

第一件政事是召集学者,重修国法。此事吕幽,自然无什么异议。

此时大秦国之法,不少还是继承自妖族,确实不合时宜了。

只是秦烈的意思,却是刑罚从轻,将一干死刑,全数从国法中除去,转为劳役之刑。

六部中刑部除去,再设一商部。

“可刑责太轻,又如何能使万民遵纪守法?”

不止是吕幽,内阁还有诸部主官,也都是疑惑万分。

“刑罚残酷,孤以为刑罚之要,不在于责罚,而是使人心生悔意,改过自新,劝人向善。要使万民遵纪守法,也不在于刑罚轻重于否,而是公正公平,有法必依,杜绝徇私。”

大秦国此前,虽也有严法。然而徇私枉法之事,屡屡发生。

灵霄城,在他脚下时还好。然而其他诸城,屡屡有权贵胡作非为,而又逃脱惩戒,视国法为无物。

如此这般,有如何能使大秦国子民心服?

对于原有的三法司,秦烈是失望透顶。

“有法必依么?”

吕幽喃喃自语,然后苦笑。即便他自问清廉,其实也并非是一点瑕疵也无。

儒门,一向是认为人情大于国法。所以有亲亲相隐之言,认为是圣人教义,理直气壮。

可若有法不依,人人徇私,即便有再强大的国势,也要衰弱下去,慢慢根基腐朽。

君上对于儒家,果然是反感已极了。

而此时大秦国依然留任的官员,要么是对秦烈忠心耿耿,死心塌地追谁的。要么是清廉方正,不惧魔门死亡威胁之人。要么则是对大秦国看好,心存投机的。

秦烈一力推行,吕幽虽有心阻止,却也无可奈何。

而第二件大政,则是补贴农人。

此事吕幽毫无意见,如今武者玄术师,轻易就可获取海量财富。

反而是务农之人,越来越少。以金钱补贴,使农人得以维持生计,乃是善政,是重农之策。

然而第三件大政,却又令吕幽心惊肉跳,背脊发凉。

秦烈之意,竟是要制定大秦国所有务工之人,最低的薪酬保障,限制务工的时间。更欲从收入中,拨出不少款项。命内阁也制定如那些军人武人一般的养老之策。

此法应是为所有大秦国子民张目,使那些工人,可衣食饱暖。

吕幽却心知若此政推行,大秦国不知有多少权贵,要恨他入骨。

至于拨款部分,为这些苦工设养老之政,倒还不算什么。秦烈不愿将这些钱,投入军中,他也无可奈何。

只是此策,他必定还是要劝谏的。

“雇工薪金,应由雇主自决。薪金若高,雇工自然是望风景从,乐意投奔;薪金若低,则必定门可罗雀,无人问津。何需朝廷强制?再者此时,也非是时机。”

秦烈则是摇头,也不召见吕幽,只一张不正式的秘诏,让亲信之人传带了出去。

“孤闻经济之道,在于消费!此时大秦国,劳工多而工位少。而雇主争相压低薪金,如此下去,迟早一日,我大秦国子民将食不果腹。民若无余钱,即便造出千般器物,又有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