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22章 花厅议事(下)(2/3)

作者:云无风
总之张居正的态度在高拱看来理所当然,而在高务实看来极需警惕。

高拱的心态很好懂得,他和张居正一开端就同在翰林,后来同在太学,再又同进内阁为相,相互之间以学问相切磋,以事功相期许,左提右携,若一体而不可分,完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盟友。

这当然也是事实,当初高拱进翰林,作奉诏翰林述怀,诗曰:“技艺宁足先,修能良可慕”“古则俱在兹,莫枉郸邯步。”他不屑于研习诗词技艺、摹仿古则教条,而是要精研国家典章制度,进步平章政事的能力,并指出相臣出于翰林,其职责不止是“备问代言,商议政务”,且负有“辅德辅政,平章四海”的重任。

而张居正在翰林时,其旨趣亦在于研求国家典章,精研时势政治。当时“进士多谈诗、为古文,以西京、开元相砥砺,而居正独夷然不屑也。与人多默默潜求国家典故与政务之要切者衷之。”

高、张在国子监时,高拱为祭酒,张居正为司业,张居正“独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张居正曾言:“追惟平昔,期许萧曹丙魏。”高拱亦为此撰写萧曹魏丙相业评。其宗旨都是要以西汉著名丞相萧何、曹参、魏相、丙吉为榜样,同心协力,振兴朝政。这表明他们有其雷同的政治志向。

本日在场、原历史中在万历时代做过大学士的沈鲤也曾言:“公张居正与新郑,时同在政府。其初谋断相资,英雄自命,即丙、魏、房、杜,固未肯多让也。”

高拱罢官后,在回想他们共事经历时也说:“荆人为编修时,年少聪慧,孜孜向学,与之语多所领悟,予爱重之。渠于予特加礼敬,以予一日之长,处在乎师友之间,日相与讲析义理,商议治道,至忘形骸。予尝与相期约,他日苟得用,当为君父共成化理。”

而同样是在高拱罢官之后,张居正已经独掌大权,却也还多次言及他们是“香火盟”、“生逝世交”。

高拱的那番话,固然颇有些以老先辈自居的口吻,但是张居正书牍中每提到高拱时,也的确很尊重他,直到他们的关系决裂后还是如此。事实上高拱比张居正年长十三岁,当他们初在翰林院的时候,张居正还只是个二十几岁的青年,而高拱已经是三四十岁的人了。说是在师友之间,说是自交玄老,长多少学问见识,应当亦非虚言客套。由此可见,高、张还没有成为政敌以前,他们确为志同道合的学侣,有其“相期以相业”的政治志向和师友之情。

所以高拱不感到张居正有什么问题,而他这种心态,也正是高务实眼下的一个麻烦。

由于高务实知道历史,知道张居正阴逝世高拱的手段当然阴逝世不是指杀他,只是终结他的政治生命。

政治奋斗这种事,并不是朋友私谊就能轻易化解的,何况张居正这样的人物,真的就愿意一直屈居高拱之下吗?有句话说得好,“既生瑜,何生亮”啊!

当然,至少现在他们很明显还是盟友。

这么一番打算下来,眼下内阁里头真正处于高拱敌人地位的,就只有赵贞吉。

就在高务实在心中思索这其中的关联时,韩楫开口了:“学生批准小师弟所言赵阁老此疏的第一种可能,他此举确有示好于京中文臣之意。至于月华兄无风注:涂梦桂在真实历史上过早退出历史舞台,表字实在无法查到,这里他的表字是根据“桂”字杜撰,无须较真。所虑,学生也认为方才小师弟说得有理赵阁老并非不能分辨其中得失,只是他并不担心勋贵武臣能将他如何罢了。但学生要补充一点:赵阁老以此示好于文臣,恐怕是对师相的一种试探。”

“试探?”宋之韩沉吟了一下,接口道:“师相,学生也认为不能排除这种可能,但学生总感到还有一种可能:会不会是徐华亭在松江被海刚峰闹腾得受不了,而赵阁老眼下所兼掌的都察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