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二十四章 我意可平山海(2/2)

作者:淡水鲈鱼
事实上,他说的也没有错。

荀况觉得很有意思:

“你又如何解这八个字呢?”

程知远道:“从开始的时候,我就已经把我的答案写在连山中了,何天之衢正是山天大蓄卦,上九。”

“不过卦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解法,各自解法不同。”

“天衢者,上之所履,而不与下共者也。德有以守之,虽以予人而莫敢受,苟无其德,虽吾不予夫将有取之者。”

“上九之德足以自固,是以无忌于乾而大进之。其曰何天之衢者,何天衢之有,而不汝进也?夫惟以天衢进之,而乾大服矣。”

程知远道:“什么是大作为?”

程知远杀心浓重,针对徐无鬼的恨意涌动起来,这一次便有些难以遏制。

越王为这股杀意惊讶,并且眼神第一次生出了极大的欣赏。

仙人往往少了人性,越王憎恨越女的原因之一,就是越女在攻击他的时候,毫无杀意。

可剑客,哪怕是斩草也会有杀意。

有杀意,这才像是世俗的剑。

“没有大道,那就用剑砍出一条,无路造路,逢山开山,遇江截江。”

“我意平山海,山海皆可平,这是我的何天之衢!”

他看向荀子:“若有一日剑道成就,我便当斩掉此稷下之山。”

荀子笑了起来:“我一定会看到那一天的。”

斩山开道。

就像是斩掉徐无鬼一般。

所以说若有一日。

那便是必有一日。

斩山则平意,荀子不因此而动怒,因为这本就是他提出来的命题。

如果此山为敌,那自然当斩去,斩山不为斩稷下,因为程知远已经来过稷下讲学。

越王则是神情狰狞,笑容看上去极为可怕。

剑客本就该如此。

荀况领着程知远向前行去,心中却是道,你却是不知道,那学宫中第一个解出题来的人,她的答案也和你一样。

但她终究是心有犹豫,念叨着君子当三思而后行,故而否认了第一次脱口而出的答案。

那往往都是本心意,不是说凡人脱口而出也是本心意,而仅仅是修行者会如此。

因为知道了圣门道理,有了自己的是非观念,在道理与教义之间塑造自己的意志,故而当答题时,最先出现在心头的,便是自己的本心意思。

只是至圣门下都讲究三思而行,《大学》有言,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行。

荀况忽然想到,正好,这次的讲学之行,倒是可以让这两人照一次面,想来,对于何天之衢的理解,这两个人应该有共同语言。

道理的碰撞,往往能产生最为绚烂的火光,世间纷呈美好,莫不皆从道的碰撞而来。

荀况很期待这两个人的见面。

既然道当大行,那大道如此之宽,总能容许有人同行。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