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七章 积极向上的风气(2/4)

作者:我乃女王大人
人心醉的服饰。

其装饰图案无不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祥光四射,生趣盎然,真可谓一派大唐盛景。

至于唐代服饰面料特点的话,要知道唐代服饰之绚丽多彩,文献中记隋炀帝“盛冠服以饰其奸”,他不仅使臣下嫔妃着华丽衣冠,甚至连出游运河时大船纤绳均传为丝绸所制,两岸树木以绿丝饰其柳,以彩丝绸扎其花,足以见丝绸产量之惊人。

至唐代后,丝织品的产地更是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超过前代,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加之与各国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使之与本国服装融会贯通,因而得以推出无数新奇美妙的冠服。

因居住在温暖湿润地区,丝织技术高超,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以轻盈精薄着称。

唐朝妇女的日常服装,上身着衫,下身穿裙。

衣裙上有瑰丽的花纹,裙子以红色最为流行。

富家女子常常用精美的丝织品做衣料,衣服柔薄而精巧。

从总体上看,唐代服装造型雍容华贵,配饰富丽堂皇;质料唐以丝、麻为主,以红、紫、黄为等鲜艳的暖色调为主要色调。

唐朝妇女上身常着圆领的长衫,肩上披帔,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衫套穿在长衫外;下身穿裙,裙腰高,线条优美,显得身材颀长、秀美,反映相对稳定的一面。

面料是构成服装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决定着服装设计的风格和款式。

主要为丝绸,丝绸以其柔软、细腻、飘逸、华丽着称,用丝绸制作的女装更能体现女性的娇媚、温婉。

而且,唐代印染刺绣技术精湛,服装面料新丽,丝织品品种和花样丰富。

也正是唐朝有着对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传承,坚持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鲜明特色,其色彩色相单一而突出,大气而豪放,色彩情调喜气吉祥,形式艳丽而明快,鲜明而奔放。

其色彩也非浓艳不取,各种鲜丽的颜色争相媲美,不甘疏落寂寞,再加上金银杂之,愈显炫人眼目。

所以当时裙子的色彩多以绯、紫、黄、青等色彩为主。

据说杨贵妃最爱穿一种郁金香草染成的黄裙,色泽鲜艳,且发出馥郁的清香。

这种黄裙逐渐在宫室嫔妃、官宦贵族女子中流行。

包括唐代女装富有时代性,往往由争奇斗艳的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被纷纷效仿,又往往受西北民族的影响而别具一格,是中国服装史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

这也是中国古代女子着装最为大胆的一种,其造型雍容华贵,妆饰富丽堂皇。

服装多用大袖,以表现出婉转、舒展,给人以飘然若仙之感。

唐代女子着襦、衫已非常普遍,而且喜欢红,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并加上“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的金银彩绣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

襦的领口常有变化,襦衫领型有:圆领、方领、直领和鸡心领等。

盛唐时代有袒领,即领口开得很低,早期只在宫廷嫔妃、歌舞伎者间流行,后来连豪门贵妇也予以垂青,从唐墓门石刻画和大量陶制女俑来看,袒领流行开来,或许已经遍及黎庶,因而当时艺术形象中出现的袒领女装形象为数实在不少。

唐代裙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均大大超过前代,可谓群芳争艳,瑰丽多姿。其中尤以石榴色流行时间最长。

其流行范围很广,石榴裙最大的特点,是裙束较高,上披短小襦衣,两者宽窄长短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上衣下裙的“唐装”,是对前代服装的继承、发展和完善。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长曳地,使体态显得苗条和修长。

唐朝女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