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三章 侠之大者(2/4)

作者:我乃女王大人
品格上出现缺失。

因此鲁迅先生在《学界的三魂》中说:“所以中国的国魂里大概总有这两种魂:官魂和匪魂。”

前者顺应当时的文化,而后者则往往具有反叛主义。

侠士文化出自封建时代,难免受到这二者的影响,谁多谁少难以判断,但总还归于侠之流。

唐传奇的侠士形象便完全顺应这条理论,他们可能是英雄也可能是流氓。

但也因此,唐传奇有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至于侠士旷达的胸怀,这在诸多文学作品中都能见到,唐传奇自然也不例外。

《虬髯客传》中,虬髯客见中原已有明主李世民,便另赴海外追求自己的宏图霸业。

《冯燕传》中,冯燕不惧死亡,坦陈自己因婴妻不义将其杀死的事实,绝不连累昔日情敌;《霍小玉传》中,黄衫客听闻素不相识的霍小玉的遭遇,不念她与自己而无关系,费尽心力让小玉完成遗愿。

虽然这些侠士或多或少都具有品行或是魅力上的瑕疵,但论度量和胸怀却都是值得称颂的。

总而言之,唐传奇中侠士形象的塑造,莫不是遵循唐人“尚奇“、“尚美“、“尚俗“的普遍文化心理,结合当时藩镇割据、民众动乱的社会现状感染而来的。

和魏晋南北朝志怪相比,唐人传奇的描绘日趋细致,细节描写被大量增加,人物

这些形象的个性化也通过精湛的细节描写得以表现。

由此可见,所谓的侠士形象不仅仅只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行为习惯,更有着唐人独特的风骨与情怀。

唐传奇所创造的文采与意想,是后世难以模仿和超越的。

因为侠士本是人,唐传奇中的侠士形象本也来自于真实的唐人。

正是由于唐人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放,才造就了传奇中充满七情六欲的各色人物形象,这其中就包括了侠士形象。

人是自律的、独立的个体这种思想,是在人们对所谓自然的等级提出质疑,对权威论产生集体怀疑,及由个人附庸关系松弛引起的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缓慢变化过程中产生的。

而唐传奇中侠士形象的文化精神,便是个***与无限想象。

分析它们就必须由表及里,从文所展现学意识的觉醒、宗教观念等多个方面去探究,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

唐人个性的解放主要体现于文学意识的觉醒。

要知道中国文学以魏晋南北朝为里起始,走向文学自觉之路。

文学创作渐渐与经学、史学、哲学等脱离,有了自己独立的门类。

唐传奇在创作中渐渐脱离原本史传体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加入虚构成分。

从起初重在阐释哲理或概括人生经验,转向重在细致描绘人生和抒发情感。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愈发贴近真实生活,表现创作者的情绪。

在唐代,豪侠类作品最早并不见于传奇,而是咏侠诗。

时代对侠客的推崇,使得民众对此类作品有了极大的审美需求。

可是诗歌中的侠士过于模糊,于是随着传奇文体的发展,侠士形象被更多描写在传奇中,这类作品多出现于唐代中晚期。

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等政治祸端长期困扰着整个唐王朝而无法解决。

文人士子身处乱世,手无缚鸡之力,又进身无门,面对战乱的现实几乎无能为力。

因此,文人的弱者心理让他们开始幻想有身怀神奇武功的侠客出来解决困境,来拯救颓败的世道。

于是,当崔生和红绡女的爱情受到阻隔的时候,就有摩勒挺身而出;藩镇矛盾无法解决的时候,就有红线、聂隐娘等女侠出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