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四十七章(2/4)

作者:我乃女王大人


而神力相助一般而言对于剧情变化亦是有相当影响的,有时候甚至是扭转事件发展的契机,故而不可视为非关键情节。

因此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神怪情节,在定义及标准上则以穿插点缀意义明显、无涉剧情的推进变化一类的情节为对象,内容则以亡灵再现以及神明鬼怪暗示指点者为主。

而且六十种曲中的神怪力量无论是以神灵之姿或是小鬼身份出现剧中施展法术神力,基本上皆是以预示点化剧中人物或赐予福佑的正面目的者为主。

例如《鸣凤记》第十四出〈灯前修本〉搬演杨继盛欲修书进谏,却遇小鬼喧闹灭灯加以阻饶,甚有预告此举将带来不利遭遇之意味。

《四喜记》第十出〈天佑阴功〉因宋郊竹桥渡蚁为善积功,遂安排有玉帝指派众神与判官小鬼更换宋郊形骸骨骼并赐予福寿康宁的神怪情节。

还有《八义记》第三十七出〈山神点化〉亦为神灵化人形入凡间指点逃难中的驸马赵朔下山的恰当时机等等。

另外亦可见忠心耿直的忠臣义士蒙冤而死后却仍一心挂念国事,阴魂不散,遂有亡灵显圣的情节设计。

如《浣纱记》第四十一出〈显圣〉即为为国效忠却因吴王听信谗言而遭赐死的伍子胥,殉难后被玉帝因其忠义之迹封其为神,伍员虽为已非世间之臣,仍惦记吴国国势。

即使未能阻饶吴国败亡之天数,仍旧以坚毅之姿挡下越**队,令其绕道而行。

伍员无意也未能改变吴国败亡之势,这里安插这一段伍员显灵的情节,目的则是在于彰显这位历史上的忠臣人物对于国家鞠躬尽瘁死仍不已的忠良形象。

即使没有这些神怪之事的安排设计,戏剧本身仍旧可以藉由具实情境的铺排自然地影响剧情走向原本预定的结果。

这些神怪情节对于情节的发展并不具有明显的影响力,因此亦可视之为非关键情节类型之一。

然而在戏剧情节中穿插运用神怪力量,除了增添戏剧演出的奇幻色彩之外,相对于真确的现实情节境,这一类的情节却也同时为其担任着妆点、象征、嘲弄或补衬的作用。

而六十种曲中神怪之事之设计运用,往往仍是企图传达出一种善恶有报的因果信念。

为善者将总能得到神灵佑助,终获好报,即使是神怪之力亦多站在正义良善的一方,行恶害人者往往却都是凡间世人所为之,这是神怪情节在传奇戏曲中惯有的设计模式所透露出的耐人寻味讯息。

还例如打围狩猎,的确,打围狩猎情节如其名所示,搬演内容乃众人出外打猎之事。

这一类情节在场面安排上多半聚集众多角色一同出场,呈现出一种热烈或豪迈的情调。

角色打猎之动机与目的或是仅为游玩娱乐,或者也为了展现剧中角色一种意气风发的际遇与心情,这一类的打围情节所营造出来的场面多为众人同聚齐乐的热烈激昂气氛。

而且除主要角色之外,尚可见打围狩猎的人物为即将引发战争乱事的番将寇族,如《金雀记》第十五出〈打围〉里的贼寇发动乱事之前的打围演武,《蕉帕记》第二十七出〈打围〉亦为兀术太子引众人在齐会打猎之间同时计谋征战宋朝之策略。

打猎的过程也是演练与展现武功与气势的好机会,在外番土寇正式发动战争之前,利用雄浑气阔的打猎阵仗与人物的自豪扬威的态度预示即将到来的战争乱事可能面临到的激切惨烈。

打围狩猎情节在一部戏曲中无论是制造欢乐场面或是展现人物英勇雄姿,自剧情的推进与发展一事来检验,亦为非关键情节类型之一。

然而由于此类情节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气氛甚为明确强烈,在考虑排场冷热调剂搭配时,亦可安排设计为欢乐热闹气氛以利场面调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