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七二章 致命缺陷(2/2)

作者:赫墨
枪就问世了。而美国人在1819年生产的1819式步枪,也叫霍尔步枪,更是生产了多达两万支之多。

只不过即便是霍尔步枪问世,可那时候的美国士兵依然习惯于使用前装枪,这导致了霍尔步枪哪怕在军工厂中被生产出了多达两万支,可这些步枪大都处在原始出厂的状态。

而德莱塞步枪之所以这么著名,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后装枪,就是因为这款采用了旋转后拉式枪机的步枪在战场上得到了证明。

不管是普丹战争还是普奥战争,德莱赛步枪的强势是众所周知的。尤其是在普奥战争中,手持德莱赛步枪的普鲁士士兵,仅仅用了七周的时间就打败了当时非常强大的奥地利帝国。

和弗格森步枪一样,石熊这个来自于后世的伪军迷,在想更换远征军步枪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这款在一百年之后才会大放异彩的步枪。

毕竟不管是旋转后拉式枪机,还是定装弹药,这都是未来枪械的发展方向。在高斯、能量步枪出现之前,只要是用化学能量做动力的枪支,几乎都是这么发展过来的。

虽说采用了旋转后拉式枪机的步枪,对于枪管的要求会变得很高,之前使用的那种铸造枪管别看在一分钟六七发的射速下可以使用,但是当射速达到了每分钟十二发的时候,铸造枪管就没办法使用了,否则容易炸膛的。

不过好在在四个炼金士的努力下,专门的给枪管镗孔的机床已经开发完毕了。虽然效率还是有点低下,可效率不足咱可以用数量来弥补,枪管的问题倒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德莱塞步枪虽然很棒,但也不是没有缺点,这种缺点主要就是来自于弹药以及击针的设计缺陷。

德莱赛步枪采用“针刺”的发火原理,这种发火原理是将弹丸、起爆药和黑火药全部装在一个圆筒状纸弹壳中,也就是定装纸壳子弹。不过起爆药不是装在弹壳尾部,而是装在弹丸底面中间的。

当扣动扳机后,弹簧的力量释放细长的击针,从枪机前端刺入弹膛内枪弹纸壳的底部,并一直向前直至刺到弹丸底部的起爆药并将其引爆,继而点燃纸壳内的黑火药完成一次击发。

这种击发方式是一种很棒的方式,不过德莱塞的设计中,这款枪机的击针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太长。因为德莱塞研发的这种定装纸壳子弹的火帽在发射药的前端,所以击针就必须要设计的长一些,这样在击发时才能够穿破纸壳后部的发射药撞击到前方的火帽上。

可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错长的击针会使击针经常接触灼热的火药而造成击针损坏。要是平时还问题不大,可要是在战场上,战士们正要开枪内,击针忽然坏了,那岂不是要命?

而且德莱塞步枪和弗格森步枪有一个同样的缺点,那就是后膛的气密性很差,泻出的火药气体会干扰射手瞄准,严重的甚至会灼伤皮肤。

这些都是德莱塞步枪的缺点。

既然要换装,那就必须要把这些缺点全都弥补上,让远征军换装的步枪成为一款缺点很少的步枪。最起码不能有这种重大的致命性缺陷才是......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