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百四十章 参他(2/4)

作者:锦城酒徒
一个方便捞钱的部门。六部之外,跟赵光走得近的多是些有级别没实权的御史言官。同样也没什么油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赵光守着刑部和风闻言事的都察院御史们,虽然没有多少直接过手的油水,但也没有闲着。为了捞银子,这家伙练就了一手构陷无辜入刑名的手段,所谓官司一打黄金万两,只要是被他盯上的大户人家,背景不够厚实的,几乎都是家破人不亡的结果。

这些年银子捞的是不少,可挡不住他太能花,一座明玉楼别苑动工还不到一年,已经砸进去上百万两银子。已然让他严重入不敷出。但是出于对明玉仙子的痴迷,他一点放弃的意思都没有。只是一味的寻找捞银子的法子。

作为外戚集团的首领,圣后一天在位,赵光这个辅政大臣的地位便稳如明玉山。庙堂之上,金厥第二层始终有他一个位置,朝中大臣也都需给他几分薄面,能不跟这条疯狗正面冲突的,也都尽量避免。

陈醉借扩充府兵的机会投其所好,送了一大笔银子给他。而这只是个开端,后续每个月还会有红利。

这就搔到了赵光的痒处。

抱天揽月楼做的都是赚银子的生意,酿酒和烟草都是一本万利的买卖,牙粉,香水,肥皂之类的日常货品虽然因为被十三行仿制,不如开始那一年的垄断期好赚,但也依然是吸金利器。

这当中炼锋城独有玻璃烧制技术制造出的手工艺品和眼镜更是一个赚银子的大杀器。

制造玻璃的原材料不是什么稀罕玩意,造出来的东西却堪比宝石剔透动人,打造成各种家居器皿后立即身价倍增,尤其是在东蜀女儿国最受追捧,一套宝石蓝的玻璃酒具在十三行的拍卖会上拍出了五万两黄金的天价。本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则,这东西走的是高端路线,一直没有扩大产能,并且技术只掌握在几个与陈醉在西戎草原上同甘共苦过的老人儿手里。

现在这几个老人儿都已经成为本行业里的大师级人物,每一件作品问世后都会引来各方哄抢。

而比起精雕细琢价格不菲不入寻常百姓家的玻璃制品来,眼镜的生意则相对平民化一些,但吸金能力却更强了百倍不止。一副眼镜的成本不过几文钱,配上炼锋号手工艺人打造的各种材质的镜架,少则十几两白银,多则卖到千两黄金。这年月的读书人苦啊,受到照明条件限制,除了少数有修习浩然气天赋的,绝大多数读书人都是近视眼。连司祭酒都说,这眼镜的出现对读书人来说是功德无量一件大事。所以销售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除了最初烧制玻璃的方法外,关于眼镜的制造技术,陈醉也只提供一个技术创意,大致说明了眼镜制造原理,剩下的问题都是抱天揽月楼的几个手工大匠师一点点琢磨测试解决的。比如根据凹凸程度不同来调整度数,以满足适应不同近视程度的消费者的需要之类的。这些技术细节连陈醉都没有掌握。

抱天揽月楼在炎都的第一家眼镜店就开在了赵光家一处临街房子里。打着合作的旗号,其实就是送银子给他。第一笔启动银子准备了二十二万两,店面部分只用了两万,剩下的都直接以租金的名义给了赵光。并且承诺店面开始营业后所产生的利润也有一半归他。在一千万人口,数十万读书人定居的炎都,这独一无二的眼镜店所能产生的利润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这是一笔让赵光无法抗拒的巨款。

捏住了赵光的经济命脉,就等于捏死了这条朝堂搅屎棍的脉。

陈醉找他帮忙参魏无极,狠狠的参。这家伙没有一丝犹豫就同意了。连夜便组织人手炮制罪名。其实不用炮制,全都是现成的。他干的就是这个营生,针对朝堂上的每个重臣都早有腹稿。需要参某个人时,随时都能拿出来。

赵光把这次合作看作是一场交易,陈醉出银子,他拿银子办事,如此而已。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