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五十五章 南方最好全改种桑树(1/2)

作者:荆南小六
无独有偶,越王轻视粮食种植的时候,还有不少人跟他一样的想法。比如南方的一些官员。

不得不说,有时候,人家发财,就是因为观念上的原因。南方和北方的贫富差距,武定国有目共睹,可是要说这差距是怎么造成的。武定国觉得,除了粮食产量是一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南方人真的很会抓赚钱的机会。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南方地区,你拥有十五亩土地的情况下。首先,你会拿最好的水田,来种植水稻,第一是给自己弄一份口粮,其次就是交税。这里面大概会用掉你大部分上好的土地。然而,南方人却一定会挤出几亩地,用来种植经济类的作物,比如蔬菜,比如其他油料植物等。

有时候,自己还会开荒,在门前或者在自己的院子里,栽上桑树,果树,甚至拿个大缸种莲藕。总之,不会仅仅只局限于种田的,而是会弄一些副业,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鱼米之乡,往往代表着物产丰富。这或许也和当地百姓的勤劳分不开。

然而,看看北方,同样是十五亩土地,北方农民就没这么多花花肠子了。不是种小麦,就是种小米,或许偶尔会有人种点其他的经济作物,不过绝大部分都是种植粮食。

即便是现在,武定国推广了土豆,玉米等等粮食作物,使得北方农民也可以实现一年两熟的收成。然而,北方农民就很少人会想到种植一些经济类作物的想法,甚至连养殖业,明明有条件,也没办法主动去发展起来。

也许,这是北方的气候,造成的北方的经济作物相对较少的缘故,又或者是粮食的不充分,导致绝大部分人认为,还是把粮仓给堆满了才好。至于种莲藕,养鱼养鸡鸭,什么的,那是得拥有更多土地之后才考虑的事情。

然而更多的土地,却不太现实,北方人口密度是明显高于南方的。什么?你说北方沙漠多,草原多。我这里更正一下,北方可耕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密度是高于南方的。

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南方人的财富累积速度要高于北方。

南方人和北方人同样获得差不多的粮食产量情况下,南方人普遍会多出一些副产品。比如布匹,比如鱼、水果、或者是其他手工业产品。全家老小都一心二用,甚至三用,想方设法多挣些钱。

长此以往,南方人自然在物质生活上,显得比北方人要优越些。

武定国在鲁省执政期间,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然而,武定国也没有刻意去改变什么,这些东西需要朝廷的潜移默化的引导。

比如说,朝廷收购海产品,海边的农民就会下海弄点海带,紫菜,或者扇贝肉之类的。

又比如说,朝廷采购麻布,棉花,又或者给老百姓发放小鸡小鸭,年底的时候,收回来一半鸡鸭等等。

再比如说,武定国推广的,种大蒜,大葱,萝卜,然后制作成咸菜,或者,提高价格收购甜菜,花生,大豆等等。

武定国相信,北方人不是懒,其实是因为太容易经历灾害了,让他们不敢轻易放弃粮食的储备。

然而,说起南方人,武定国这个时候却担心一件事。

南方人要是不打算种粮食了该怎么办?

这件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真有这个可能。

其实原因很简单,种粮食赚的钱,不如其他经济作物赚的钱来的多。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南方普遍养蚕织布。同样是拿一亩地种粮食,收成不过是两石,折合成银子也就二两三两的样子。

但是用一亩地种桑树就不一样了。

一亩地的桑树,可以养活很多蚕,而这一亩地供养的蚕,至少能够弄出一到两匹绢布,如果是规模化养殖的话,还能够更多。乖乖,这价值可就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