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四章 御赐(2/3)

作者:洋盘的折耳猫
然跟苏员外的大儿媳好上了,这事儿在陵江镇乃至虞城县传得沸沸扬扬,大伙儿都等着看苏家大少的笑话,结果他竟然声都不敢吭,那头上绿油油的一片,哎哟,我都替他难受。”

姜裕成这下倒是感到惊讶了,问:“发生这种丑事,苏员外和苏太太也不管?”

贺二抿了口酒,“苏员外万事不管,苏太太被气得大病了一场,闹着要儿子休妻,那苏家大少奶奶干脆给苏家大少扔了一封和离书,直接进了知县府里做了个二房奶奶。更让人震惊的是,苏家那位生了四少爷的姨奶奶,竟然是那位逆王的庶女。苏家大少奶奶成了知县的二房后,向知县告发了此事,除了她生的那个女儿,苏家上下全完了。”

听了这些,姜裕成面色变了变,为何姐夫来信时并未提起过这事?

逆王谋逆案是二十年前的事情,当时牵连甚广,先帝七个兄弟只活了恭王一个,其余的无一幸免。恭王虽然活了下来,但在那场灾祸里,恭王妃身死,世子也因此落下病根最后早逝。

先帝下旨处死逆王全家,就连婴孩也没有放过,倒是不知道逆王那位庶女是如何逃过一劫的。

贺二说着说着就睡了过去,姜裕成命人将他送到屋里歇息。睡觉前,他将苏家的事情告诉了颜娘,颜娘听了大惊,急忙问道:“这事会不会影响到你?”

姜裕成摇头,“逆王血脉在苏家,是苏家那位大少奶奶亲自告发的,除了她们自家人,没人知道这事。再说了,虞城县前十几年都由范珏坐镇,就算清算也更应该从他那里清算起,牵扯不到我身上来。”

听了这话,颜娘提到嗓子眼的心才安稳落下。夫妻俩又议论了几句,渐渐地将这事抛到脑后了。

贺二来竭绥主要是为了收购药草,第二天便迫不及待的拉着姜裕成出门了。因贺文才一心科举,贺家的生意都由贺二操持着。

兄弟俩感情好,贺文才一通忽悠便将贺二哄得心花怒放,看到熬制红玉汤的药草后,仿佛看到了无数长了翅膀的银子在眼前飞舞。

姜裕成带着贺二在竭绥城里转了一圈,回来后两人关在书房商量了半日,从书房出来后,两人脸上都有掩不住的笑意。

又过了几日,贺二带着第一批药草回去了,他在竭绥定了三批药草,剩下两批则由竭绥的商队送到陵江镇。

四月初,竭绥商会的商队再次出发,将大量的红玉汤药草运往京城。受了竭绥的影响,临近的几个县也开始往京城运送药草,一时间,京中的红玉汤药草价格一时间骤降。

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姜裕成召集商会的商户们想办法解决问题。

靳于老爷提议可将红玉汤推广到全国,不拘泥于京城这一处。姜裕成其实也想过这个方法,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实施。

靳于老爷道:“只需姜大人出面替红玉汤讨个正式的身份,推广一事我能搞定。”

姜裕成信了靳于老爷的话,给京中的老师去了一封信。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一张由显庆帝亲手所书的木刻匾额,上书“竭绥特产红玉汤”七个大字。

有了御赐匾额,竭绥百姓有了十足的底气,别的县也不敢再用红玉汤的名号了。

靳于老爷为了夺回商会会长的位置,这回可是拼了老命去推广。也不知他用了什么办法,短短两个月内,全国大半的州县都知道了红玉汤的声名。

还有一件可喜的事情,第二季得金薯也到了收获的时候。五月下旬,全县金薯大丰收,竭绥的百姓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可惜的是,金薯一年只能种两季,夏秋季节栽种藤蔓长得特别慢,挂薯率极低。

试种失败后,姜裕成和宋休只能将目光转移到药草种植上来。决定春季和冬季依旧栽种金薯,夏秋两季种植成熟周期短的陂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