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8章:整顿官制(2/4)

作者:碧海思云
学部、商部、御部。

三省之间现在的分工是:中书省制定政策,草拟诏敕;门下省审核复奏;尚书省九部颁发执行。如果中书省所拟诏敕有失当之处,门下省有权予以封驳,要求重拟。对于各部门呈上的重要奏章,必须通过尚书省交门下省审议,门下省认可后,方准送中书省呈交皇帝批阅;如认为有不妥之处,可驳回修改。

由于杨侗的问题,三省九部体制现在已经十分完备,各个部门职责明确,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各种职官分工细密,职守分明。地方官制也已经完善,属于日常事务性质的九寺,以及少府、将作、都水、军器四监都已任务分明!

中泱级别的各大部门和地方官员已经接近于最完善的明朝官制,所以都无须改动。

只不过杨侗毕竟没有称帝,所以中书省、门下省,以及九寺并没有设立罢了。

现在要解决的主要是官员品级、爵位、文散官、武散官以及军队问题。

官员品级方面,照搬唐朝,依正、从、上、下分为九品三十级。一品、二品、三品设正从两级,四品到九品设正从上下,比如说,四品,依高低分为正四品上、正四品下、从四品上、从四品下……

爵位恢复杨坚时期的正一品亲王,从一品嗣王、郡王、国公,正二品郡公,从二品公,从三品侯,正四品伯,正五品上子,从五品上男。

女性方面的爵位则是为

正一品公主、妃、王妃、王太妃、国夫人

从一品:郡主

正二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郡夫人

从二品:县主、郡夫人

正三品:婕妤、良娣

正四品:美人、郡君、良媛

从四品:郡君

正五品:才人、县君、承徽

从五品:乡君

正六品:宝林

正七品:御女、昭训

正八品:采女、奉仪

三十级文散官则是在杨广的‘九大夫’制的基础上稍作变化,光禄大夫(从一品)、前、后光禄大夫(正、从二品)、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前后左右正议大夫(正四品上、正四品下、从四品上、从四品下)、前后左右通议大夫(对应五品四阶)、前后左右朝请大夫(对应六品四阶)、前后左右朝散大夫(对应七品四阶)。在八品、九品四阶上,则分别设立前后左右朝议朗、前后左右宣直郎。

三十级武散官分别是正一品大元帅,从一品元帅,正从二品的次帅、少帅,正从三品的辅国大将军、卫国大将军!接下来的就更简单了,四品四阶分别前后左右四大将军,五品四阶为四镇将军、六品四阶四定将军、七品四阶四平将军、八品四阶四征将军,九品四阶则为上校、少校、上尉、少尉。

至于大隋兵制也不科学合理

单纯从府兵上说,千人府、二百人团、一百人旅、五十人队、十人火的确是够了,但是这一套并不适合作战部队,主要问题是规模过小,不利于统帅进行统一指挥,在突发战争中,由于从属问题,不利于随机应变,导致错过战机,被敌人一一歼灭。

故而,对于作战部队,杨侗设立了万人军、五千人师、千人卫、三百人团、百人旅、五十人队、十人火七级。其中军的主将为三等将军,分别大将军、上将军和将军;师设正副三将,正将为虎贲将军、副将为左右虎牙将军;卫也是正副三人,正将为鹰扬郎将,副为左右郎将,团为校尉、旅为旅帅、队为队正、火为火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