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35章:中小盐商尽欢颜(2/4)

作者:碧海思云
挫:“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读到这里,商贾的声调猛然一涨,气势磅礴的大声说道:“美哉我少年大隋,与天不老!壮哉我大隋少年,与国无疆!”

这一刹那,因他表演而驻足的人们,感到鸡皮疙瘩都起了一层。

这一刹那,整个街口全都安静了下来,没有人再说话,就是那么一脸震撼地看着这名激情飞扬的商贾,近千名过往行人,近千双目光,黑压压的一大片,给人一种十分震撼的感觉。

这些普通的老百姓对之前的内容或许不太懂,但是最后这几段经典之言他们全都听明白了,一个个热血澎湃起来!

有的文章在有些时候,就是这么有威力,这篇改自《少年中国说》的文章,无疑是世间最好、最有魅力的演讲雄文,放到饱受战乱之苦的大隋百姓当中,更是产生极大的共鸣。

“‘美哉我少年大隋,与天不老!壮哉我大隋少年,与国无疆!’”

一片死寂之中,卖报的侍卫忽然大声诵读,他需要宣泄。

然后,围观的人们参差不齐的地喊起来。

他们也需要宣泄。

“‘美哉我少年大隋,与天不老!壮哉我大隋少年,与国无疆!’”

“‘美哉我少年大隋,与天不老!壮哉我大隋少年,与国无疆!’”

“……”

声音越来越齐,最后竟然全部统一!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这画面,比刚才沉寂还要震撼。

而造成这份轰动的商贾心虚的看了看,生怕被巡城卫当人生非法集会逮捕,悄悄地溜走了,但人们不知他的心声,反倒是给了人们一种“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侠客风采。

他跑到一个角落,抹了一把汗,接着一篇一章的认真拜读。当他看到商部尚书凌敬撰写的有关青盐的文章时,这个从事食盐生意的商人更加激动了。

食盐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重中之重,一方面是关系到治下千家万户,另一方面是和朝廷税赋息息相关。大隋忽然多了西海这样一个产盐重地,对缺盐大西北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尤其是文章上说‘青盐’产地西海,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数百个盐湖,又有官道与黄河之便,不仅是产量巨大、运输便捷,还离缺少食盐的雍凉二州非常近,相对于其他地方的食盐来说,无疑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朝廷将青盐纳入官营体系的政策,无疑让那些从食盐之中牟取暴利的商人咬牙切齿。

这些盐商知道粮商就吃了供销社平价粮的大亏,导致一些大粮商差点破产,他们之前还幸灾乐祸,可如今,纳入平价体系的青盐一出,直接打破了盐商对食盐的垄断,他们牟取暴利的日子即将结束。

而这名盐商却是雀跃欢呼,因为他没有自己的盐井、盐湖,以前都是从一些大盐商手中高价拿到一点点,然后分销他处,利润微薄不说,还要受人的气,动不动就被卡脖子。

现在好了,这青盐一出,那么他们这些小盐商接下来,就能像那些小粮商一样,可以直接从商部管理的供销社进货,然后以朝廷规定的价格卖往他处即可,虽然利润差不多,但至少不用看人脸色,更不用受制于人,轻松愉快就能赚到钱。

当下不再犹豫,立即跑回家中,拿出大半积蓄和商部颁发的营业执照,然后让人驱逐马车,来到东市市署,打算采购盐票票据。

这种票据之前就在粮食方面投入使用了,粮商先从官府买走粮票,然后可以用粮票在各地供销社领取相应数目的粮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