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9章 茶之道·刘家港(2/2)

作者:曾灵
,为江南太湖流域主要汇洪通道。唐宋以前,刘家港仅为不满百户的沿海渔村。随着长江所带来的泥沙,入海口逐汽车东移,这里独有的衔江接海的地理优势,使它自元顺王朝开始成为长江口的天然良港。

刘家港既是海运船舶开舡放洋的始发地,也是各国商人麇集的贸易港。

刘家港自娄江口至太仓城南娄江沿岸修筑长堤三十余里,沿堤帆樯林立,“名楼列市,番贾如归”,其中以倭国、琉球、朝鲜、吕宋、婆罗(文茉)和阿拉伯六国商人最多,故有“六国码头”之称。

元末明初诗人桑林《重过太仓》诗云:“百里娄江路,重来不计年。山横城郭外,水绕市门前。远近楸梧冢,高低禾黍田。马头通六国,曾泊岛夷船。”

当王九所在的如同海上宫殿的宝船驶入刘家港时,时光已踏入永乐二年春。

也正是在此时,户部侍郎夏原吉正在引吴淞江水入娄江,加大刘家港来水,使其港阔水深,更适宜停泊各类大型船只。港湾船舶往来频繁,刘家港天妃庙香火更加旺盛。

刘家港水陆交通便捷,腹地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和手工业发达,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明初洪武年间,刘家港娄江北岸南码头便建有仓库九十余座,计库房九百余间,贮藏了江南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等府交纳的粮食数百万石,时称“海运仓”,俗称“百万仓”。

刘家港附近的苏州和松江两城,分别为丝织业和棉纺织业的中心,设有官方织染局。江南丝织品与棉纺品多由刘家港运销全国各地。

洪武五年,太仓小弱门外建立苏州府造船厂,所造海船,大者可载重数千吨,载人千员以上。太仓城有东、西锚弄,为铸造锚工厂的所在,而如今王九宝船上的数千斤铁锚,即为此厂所铸。

刘家港为船队的出海港,不仅有利于人、财、物的集中,减轻京师南京的压力务,而且也便于南京朝廷官员的往来联系。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贾云集港口,商品货物种类齐全,船队所需的粮食、丝绸、布匹、瓷器以及其他生活、贸易物资等都可就地提取、采办。

王九不知晓,如今这太仓的刘家港,任罄的父亲任卜显,亦在此处,他是忙得焦头烂额,正在此囤积丝绸,以备来年之需……

()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