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75章 立志(2/2)

作者:曾灵
话,但王守仁却感觉得到,这队人马丝毫不在意自己所携货物的利润,似乎更在意的是自己!

三天后的驿站,来了一个驮着皮毛去南边互市的商队,巴特尔给了商队几块茶砖,对王守仁千叮咛万嘱咐。将王守仁托付给商队,巴特尔这才向草原深处继续进发,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往南去的商队,巴不得能得到一个免费的向导,也不敢得罪南边的小爷。更何况,那队明月关的商队,似乎也将自己所携的货物销售一空,亦会一同回去……

在鞑靼草原的最后一个晚上,王守仁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到了自己拜谒伏波将军庙,梦中还赋诗一首:“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

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诗尚不磨。”

王守仁醒来,心中深以为怪,梦中的一座庙宇清晰如画,在庙里,汉朝马援将军的塑像栩栩如生,庙门牌楼额头的题名“伏波庙”三个字熠熠生辉,庙前一根铜柱子上六个大字“铜柱折,交趾灭”,清晰可见。

大清早,王守仁就急着问鞑靼商人,附近可有东汉马援将军的庙宇。

回答自然是没有。

鞑靼人自然不知,马援生活的那个时代盘踞大草原的是汉邦的宿敌匈奴。

马援将军在西北剿抚作乱的羌兵,在南越征伐反叛的交趾,以战止战,胡萝卜加大棒,恩威并用,给西北和南越边民缔造了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最后实现了坚守疆场、马革裹尸的壮志,因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和新息侯。

伏波将军平定交趾后,竖立铜柱,在铜柱上刻下六个大字:“铜柱折,交趾灭。”

最后古稀之年奔赴征讨匈奴,壮志未酬身先死,最后羊革裹尸还乡。

伏波将军胸怀大丈夫之志,花甲之年,还向朝廷请命,要征讨北匈奴,可惜他的这一壮志未能实现。

如今,鞑靼人屡屡侵袭大明北部边境,他们和过去的匈奴有什么区别?过去霍去病立志“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今日,我王守仁效仿先贤,立下志向:“灭鞑靼,安边民。”

只是,立志时王守仁心里有些矛盾,鞑靼人却不全是恶人,像巴特尔,像马巴特,像他寄宿三日的鞑靼老太太一家,都不是恶人。这怎么办呢?王守仁心里有些矛盾……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