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八十四章 朝廷争论(2/2)

作者:黄牛道人
度鲜明的表示了反对之意了。这些人,是朝臣中的中坚力量,还是很能影响一批人的。

还有一些少壮派的官员,则是旗帜鲜明的表示支持李利牧并州。他们认为,只有在李利的带领、指挥下,汉朝的军队才能够彻底赶走胡人,收复并州其他的诸郡。否则,换了李利回来,再派兵将出去,谁愿意去呢?凉州诸将早就没了那心气劲,朱儁已经老病经常不能上朝了。这朝廷还有谁可用?熟读六经的读书人无数,但能带兵打仗与胡人真刀真枪的血战的,却是没有几个。真以为卢植这等不世出的儒将是随便一手抓的么?

李利倒也没有愤愤不平。他来之前,和荀攸、钟繇、贾诩都谈过。这些政坛老手早就告诉了他,让他不要抱太多的希望。尽量往好的地方争取就行了。实在不行,让出虚名,占据实利也行。只要在并州保持军事力量,并尽量的推更多的太守、县令上去,是不是并州刺史,又有什么要紧呢。反正地盘都是你实际控制。

见李傕为难,他也知道,这事靠叔父只怕是有点难。因为这本来就牵涉到李家的事,李傕理所当然的要回避。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你占着这个秉政的位置,起码的公平还是要做到,不然人心一散,队伍就不好带了。长安、关中就要出乱子。

而就算李傕执意要支持李利,但别忘了,同时秉政的军头,还有马腾和张济,要是他们不愿意见到李氏更加强盛,随便在暗中搞点事,也够李利喝一壶的了。

索性就先撇开李傕来,自己先活动一下。于是李利第二天,就分别投贴,拜见了士孙瑞和太仆韩融。

这两个人,前者有着做三公的资历;后者是颍川人,名声大、资历老不说,还与荀攸是老乡,素来交好。要是这两个人能够向着李利偏一点,朝堂之上,支持李利的声音只怕就会大上几分。

士孙瑞不喜李傕,但对李利还是很欣赏的。老年人最爱干的事情就是提拔后学末进。李利在河东为政,深得士孙瑞的欢心,又以一己之力夺回上党、太原两郡。士孙瑞更是赞赏。至于李利将来会不会擅权成为另一个李傕、董卓。士孙瑞对这种言论向来是不屑一顾。

这简直是胡说八道。这天下还不够乱吗?难道要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猜测,大家就停下来不做事吗?

()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