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一十八章 封赏(1/2)

作者:天极水月
赵煜给陈琼的奖赏是“封新乡侯,食邑八百户,赴京殿见”,另外还有一条,准许民间在青衣江北立祠以祭。本着字数越少事越大的原则,这里的门道自然又有很多。

周朝的爵位本来是“公侯伯子”再加上王爵,刚好五级。不过八王之乱的时候,爵位泛滥,,其中很多还是有朝廷承认的世袭爵位。赵巅登上帝位之后,不想继承这些负担,干脆宣布废除子爵。

按照周朝降等袭爵的传统,没了子爵这个级别之后,不但立刻就扔了一个大包袱,而且侯爵的下一代也直接没了爵位,一手锅甩得飞起,立竿见影地就减轻了国家财政在这方面的一半负担。

赵巅甩锅的本事还不止于此,除了取消子爵这个级别之外,他还把侯爵又分成了三等,也就是“县、乡、亭”三级,封爵的时候,侯爵可以封三次,但是袭爵的时候,侯爵就只算一个等级。

基本上这个操作原理就跟货币通胀之后先没一分钱,慢慢再没一角钱是一个道理。

另外在周朝,官和爵是两种相辅相成又各自独立的体系,除了表彰功绩,昭示身份之外,还起到沟通军政两界的作用。

一般来说,做官的不一定有爵,有爵的也不一定有官。当然在实际执行过程当中,当朝的一二品大员通常都有爵位,但是即使贵为亲王,只要没能封建地方,也未必能有官当。

像神策军怀化郎将霍无病的封爵就是乐亭侯,这是最低一等的爵位,不能世袭,除了表彰他的军功之外,其实还代表他已经有了进入朝廷文官体系,转职为地方官的资格。

无论是任何政府,官僚体系的构成和演变都是极为复杂的,周朝当然也不例外。

陈琼虽然在青衣江两岸活人无数,但是对比起周朝的版图来说,那只是名副其实的弹丸之地,也就是在当前的国家发展重心当中战略位置很重要。

所以陈琼在青衣江两岸的功绩值不值得封侯其实是有争议的,要是他在防疫防疫过程当中死了,那倒是可以结结实实地封个侯爵,能让墓碑好看一点,活着封侯,各种待遇就能一直跟上。

所以实际上对于他在青衣江两岸防疫功劳的表彰是在最后一条,“允民间立祠以祭”。意思就是说,允许民间为了几年陈琼作过的事纪念他。至于纪念的形式,除了不能逾制之外,朝廷就不管了,至少别指望官府给你掏钱。

不过周朝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武道天人归顺朝廷,可以直接封侯,所以赵煜封陈琼为新乡侯不仅名正言顺,而且还是一个试探。

陈琼不接旨当然什么封赏都没用,就算赵煜在旨意里把皇位让给他都不生效。

但是如果陈琼接受了封赏,那么赵煜还有权在廷参殿见的时候再升陈琼一级,正好是侯爵里的最高等级“县侯”。

说实在的,国家养官数百年,这里面的门道一点都不比陈琼前世研究的东西简单,就是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屁用没有。

陈琼虽然聪明,但是以他的小白程度,当然是理解不了这里面的弯弯绕的,高勇虽然能看明白,可也不会给陈琼解释,只是详细介绍了一下旨意里的内容,然后向陈琼笑道:“你要是没什么想法,那我就要宣旨了。”

陈琼休息了这几天,虽然精力依然不济,但是脑子总算是放空了一些,立刻从高勇的话里听出了不一样的烟火,疑惑地问道:“那我要是有想法怎么办?”

“现改啊。”高勇一脸的理所当然。离开成邑之前,赵煜给高勇的密旨里就许诺了高勇可以根据陈琼的要求修改旨意里的内容,只要没有明显离谱的地方,高勇都可以先答应下来,并且在宣旨的时候加进去。至于这些内容旨意上没写也很好办,反正陈琼是要进京的,到时赵煜再给他补一份就是。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得出来,高勇和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