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七十章 宋航入蜀(上)(1/2)

作者:天极水月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春去秋来,又到了一年中收获的季节。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蜀川大地上生机尽复,又是一片繁荣景像。

此时泯江上的一处船闸里停靠着两艘官船,船头高挂黄布龙旗,显得庄严肃穆。熟悉朝廷体制的人一眼就能认得出来,这船上有奉旨出行的钦差。

然而除了诚惶诚恐的地方官员之外,泯江上下讨生活的人对于皇命钦差早已经见怪不怪,自从兰陵王入蜀为大都督之后,因为各种目地来往蜀川的钦差就络绎不绝,基本上一个月不来,两个月早早的,仨月来俩也是平常事,有时候两伙钦差都能在路上遇到。

开始的时候,从长安来的钦差大多取道剑门关走陆路先到汉中再去成邑,虽然要绕一个大弯,但是胜在道路平坦,安全上也有保证。

不过自从蜀川皇家水运公司成立,沿泯江出蜀之后,,,朝廷的皇差也开始选择水路入蜀,除了船行平稳之外,还可以直达成邑,省去一番跋涉。

年初时候,皇差们还会搭乘水运公司的船,反正这公司就是皇家资产,给皇帝办事的人也算自己家人。不过后来朝廷上有人说皇差乃是朝廷脸面,出行需有仪仗,征用民船有损威仪,这才决定用专船。

本来提议的大臣是打算让皇家水运公司投献,然而这个提议被水运公司的实际负责人、新乡侯陈琼给抵制了,新乡侯给皇帝的奏章洋洋洒洒上万字,历数此事当中种种弊端,除了容易导致账务混乱之外,还会滋生gun shng gou ji、上下其手ta:n039:u舞弊的隐患。在奏章结尾,陈琼认为提出这个建议的人没安好心,有意识地为瓜分皇家财产做舆论准备,提醒赵煜防微杜渐,当心万丈高楼崩于蚁穴。

要说起来,这位新乡侯少年得志,才华是有的,可是行事也实在激烈,年前在蜀中土改,差一点激起民变,朝中诸臣多有弹劾,可惜当时的蜀川都督高勇支持陈琼,被祸害得很惨的蜀川观场也就发不出声音,所以这件事最后以赵煜送了陈琼一幅字告终。

毕竟“泽被苍生”这四个字实在寓意难明,群臣没弄明白皇帝的真实意图之前,还真不敢乱说话了。

如果说土改这件事还只能!能算是陈琼与朝中诸臣们隔空交手的话,这次官船事件就算是双方第一次正面互刚了,陈琼一点都没客气,直接跟皇帝说有人在打你钱袋子的主意,虽然我现在代替你管钱,不过钱又不是我的,你自己看着办。

说实在的,虽然大家都知道皇家水运财源滚滚,可是陈琼这一年来根本没给股东分过红,赵煜到现在还一分钱都没看着呢,也亏得陈琼脸皮厚,跟皇帝说还有别人盯着你的钱。

也不知道赵煜是怎么想的,当然也可能是被陈琼一出手就水上万字的作风吓到了,又从内库里拔款给皇家水运,算是自己掏钱造了两艘官船。

据说赵煜私下里向中书省的官员抱怨说如果这种事再来几次,他的内库就要跑老鼠了,朝廷里的大臣和地方官员打擂台,最后居然是皇帝破财,这种事简直匪夷所思。

既然皇帝不高兴,大家的手又伸不进蜀川去,本来对着皇家水运蠢蠢欲动的各路好汉也就只能暂时收手,不信陈琼这种干法能一直得到皇帝的回护。

转眼一年过去大半,蜀川喜讯频传,首先是去年的秋税和今年的夏税完成得都相当好,高勇已经上奏朝廷,公开声称今年秋天不再需要朝廷拨款支援蜀川,让户部诸官大大松了一口气,简直要额手相庆。要知道高勇入蜀一年,开始的时候地方财政只能勉强维持,意外支出全靠朝廷拨付,国库早就不堪重负了,高勇只用了一年就主动把贫困的帽子摘了,简直是朝廷楷模。

能让高勇如此自信的来源,自然是蜀川今年的夏收结果和秋收预景。陈琼在汉中推行的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