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一章 花椒(1/2)

作者:天极水月
乱军过境,难免劫掠地方,所以消息传来,蜀中各地方官员无论是否已经做好了归顺朝廷的准备,都开始积极的准备防御,就算偶尔遇到心灰意冷挂冠而去的官员,本地的家族士绅也都自发地组织起来。毕竟无论朝廷还是蜀王离自己都远,乱兵过境可不会管自己是站哪一边的,没人说带路党就不抢了。

在这种情况下,出门的行人和商旅风险自然加大,很多商队滞留城镇,叫苦不迭。

徐过的商队本来就实力出众,现在又有陈琼这种一招打跪九品高手的人在,当然不怕乱兵,其他商队不明所以,看徐过信心十足,就也跟着一起结伴同行。徐过来者不拒,也不收保护费,就当结个善缘,最多的时候居然组织起一支上千人的队伍,绵长的商队迤逦而行,路上人人侧目。

到了这种规模,就算他们不是乱兵,附近的城镇也不敢收留,好在这条商路都是大家跑熟了的,派人接洽之后,虽然依旧进不了城镇,但是补给倒也能勉强维持。

陈琼此时才真正领教到了这个时代出门在外的难处,简直干什么都不方便,就算有徐过这个舔狗跑前跑后的招呼,也没办法弥补科技代差带来的差距。

好在商队规模虽大,行程倒是不慢,随着庞大的商队规模逐渐缩小,一支一支目地不同的商队离队而去,青衣江也变得近在咫尺。

本来按照徐过的意思,他是应该把陈琼和李弦送到青衣江畔的,但是张正拒绝了徐过的报效之意,李弦当初落难,身边无人,不得已栖身商旅,现在有了自己和马校尉,再带着一支乱哄哄的商队就显得不伦不类了。

徐过对于巴结亡国公主其实没什么兴趣,王建虽然贵为建军将军,镇守一方,但是他的势力主要集中在青衣江以西,与徐过的商路并不重合,徐过也没兴趣开发新的路线,自然对接触王建兴致缺缺,他这一份热情主要是做给陈琼看的,毕竟一个九品的无缘就已经值得他拼命巴结,现在遇到陈琼这个视九品高手如囊中之物的大人物,自然怎么跪舔都不过份,更何况陈琼的身后还站着素衣这个老牌天人。

陈琼对徐过的热情实在有些消受不起,这些日子里一直都躲着他,好在徐过知趣,发现陈琼不喜欢人巴结之后也就不再有事没事往陈琼面前凑,还知道约束手下人不要招惹陈琼,两下里倒也相安无事。

临近分别,陈琼想起徐过这一路上鞍前马后的照顾,心里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专门和徐过道别,倒让徐过受宠若惊。

与商队分别之后,李弦的身边就只剩下张正和马校尉一干蜀军,看看青衣江近在眼前,张正让大家重新穿好蜀军衣甲,打起旗号,然后让马校尉先去联络,自己带领人马在江边驻扎。

等了一天之后,突然见到青衣江对岸旌旗招展,人头攒动,江上有战舰驶来。

张正这些天得陈琼指点,学习了一些入门级的内功心法,虽然时日尚浅,但是对于治疗内伤还是很有帮助的,此时身上的伤已经恢复得七七八八,站在江边举目望远,惊喜地说道:“船上挂的是王将军将旗,王将军亲自来了。”

张正虽然一开始就劝说李弦投奔王建,但是那个时候汉中城初破,蜀王下落不明,张正唯一能想到可以抗衡神策军的就只有镇守青衣江的建军将军王建。

这一路行来,越是接近青衣江,张正心里就越担心王建对李弦的态度。毕竟如果王建要接受朝廷招安的话,绝对不能把前朝公主留在自己手里,然而如果他不肯投靠朝廷的话,以青衣江两岸的贫瘠,根本养活不了他的三万大军,更不要提抗衡朝廷。

所以张正思前想后,觉得王建家族世受蜀王恩惠,多半是干不出来将李弦扣留交给朝廷的事,但是如果拒绝李弦投奔,客客气气地将人拒之门外,自己可没本事游过青衣江去当面斥责王建忘恩负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