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二十一章 邮局和银行(1/2)

作者:天极水月
陈琼突然跑到江宁去,当然不是像孤鸿子说的那样是一时心血来潮,想一出是一出,而是去找刘大棒槌了。

高勇少年从军,一直做到正三品怀化大将军,亲身经历过的战斗就算没有一百也差不多了,要说打仗,陈琼两辈子的见识加起来都比不上高勇的一个零头。

再说他前世了解的那些战争知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也没什么用,什么闪电战、信息战、总体战,空地协同精确打击一样都用不出来。

不过要说起后勤保障,陈琼能弄出来的花样就太多了,甩高勇十条街都不用踩油门,保证他连尾灯都看不到。

陈琼一直可惜自己认识高勇太晚,无缘亲身经历高勇从前参加过的战争,唯一一次江北之战实在太仓促,自己基本上是被高勇当枪使,起到的只是工具人的作用,根本没能发挥出超越时代的见识来。

所以这一次听说高勇要西征,他的心里就开始活动起来,很想趁机发挥一把。可惜自己身在江南,总不能扔下这一大摊子事跑回蜀川去给高勇出谋划策。

听宋玉说要投军之后,陈琼本来还想取笑他只有捉鸡之力,又不懂兵法,到了军前也没什么作用,也就只能帮高勇写写文档。宋宪只有这一个儿子,一向当成宝贝,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如果去了高勇那里,一路戎马倥偬,书信传递不便,恐怕不会答应。

然而这时他突然想起那句著名的“家书抵万金”,杜工部一向写实,想来以古人的邮政水平,一封家书价值万金还真说不定。李易安的老公官做得已经不小了,易安居士还不是照样盼家书盼得“过尽飞鸿字字愁”?

所以陈琼立刻就想到了邮政系统。

事实上陈琼早就发现这个时代通信手段的落后之处,这时代基本上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间邮政体系,唯一的邮政体系是朝廷的邸报,要论时效性,甚至还不如羽林卫。而且最主要的是,它是一个面向长安的矢量体系,没有分发系统。简单一点说的话,就是说这个体系只能向长安传递消息或者从长安向地方传递消息,如果想从蜀川向江南寄信,走正规渠道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到长安就算到站了,那里的官员根本没有业务给你往江南转发。

然而就是这种简陋的邮政体系,还只能为官员服务,甚至只能为高层官员服务,别说民间用不上,没点门路的普通官员要用这条渠道都不可能。

原因也很简单,成本太高。朝廷也养不起遍布全国的邮政网点,只能以节点的方式分发。

但是在陈琼看来,任何一种商业行为都和规模有关,只要规模能提升起来,再薄利的行业都能创造巨大的财富,更不要说本来就应该属于公共基础服务的邮政业了。

陈琼知道以自己的能量,要说服朝廷投资邮政业是不可能的,朝廷上就算有人支持,也舍不得这个钱,更看不到这么干的好处,毕竟这时代绝大部分的普通人根本就不出门。

所以陈琼从前一起都没有着手建立邮政网络,直到现在他发现自己有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在任何一个时代,能够与后方保持通信联络都是提震士气的手段,高勇西征,动用的人马肯定少不了,这么多人需要传递的可不只有信件,还有在征服过程当中获得的财富。

当兵肯定是军饷的,朝廷不可能把军饷发到士兵的家属手里,所以无论是正常应该发的军饷还是战胜之后的犒赏,甚至是战争当中搜刮到的财物,都只能落在士兵的手里,这时代既没有邮局也没有银行,一个士兵的钱财只能自己带在身上,不方便保管不说,以金属货币的份量,积攒多了甚至会变成负担。

这也是军队扎堆的地方物价普遍通涨的原因,士兵手里的钱不好保存,就算明知道吃亏,也只能花出去。

然而在陈琼看来,这就是一个相当有利可图的市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