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九章 少年书生(1/2)

作者:天极水月
云二娘虽然读书比较少,可也不是那么好骗的,听了赵公子的话,立刻就意识到他也不知道陈琼说的是什么。

有典故自己没听说过并不奇怪,她云二娘本来也不是靠愽古通今混江湖的,但是赵公子可是真正拿读书当饭票的,连他都没听说过的东西那就很有意思了,一进本来并没有多少的好奇心立刻就被勾了起来,心想难道这翩翩美少年竟然还是个资深读书人?

云二娘有心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于是美目流转,看向站在另一边的徐邈等人,等待有人主动送上门来。

徐邈的父亲是当代大儒,虽然还说不上桃李满天下,但是在关中川陕一带,受过他指教的读书人还是相当多的,在这些人当中,徐邈虽然算不上是最好的,但是跟在父亲身边言传身教,一生所学至少也是前三排的水平。所以大家看到云二娘讨教的目光,无论有多想一肩当之,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到徐邈身上。

可惜徐邈早就领教过陈琼天马行空般的聊天风格,根本就不想接这个茬,鬼才知道蔡元长是何许人也,自己又不是有良心的历史学家,可没兴趣替别人翻案。

所以徐邈假装没看到其他人期待的目光,自顾向自称蓉城十三鹰的黑衣人拱了手拱手,说道:“长安游学书生徐邈,见过官长,不知如何称呼?”

这个时代的自我介绍听起来很麻烦,其实是很有一些玄机的,例如自称“小生”,那基本是指学校在读,并不一定是装嫩,七老八十如果还在某个学院或者某位师长门下求学,仍然可以自称“小生”。陈琼路上听徐邈说起过这方面的用法,所以才自称“在下”,走的是江湖人物的套路,也可以理解他“自己并没有进学”。

赵佶自称“小生”也不是乱叫,他现在是蓉城书院的学生。徐邈说自己是“游学书生”,意思就是说自己已经毕业了,有资格出门游学,正式跟别人交流学问,相当于武林中的艺成出山,起码师门认可这个人有能力独立生存了。

这个时代的知识仍然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穷人就算有心向学,也负担不起求学和学习过程当中的成本,所以刘谦家道中落之前还能读书,家道中落之后就只能背井离乡给别人算账为生。所以能够学有所成的人就算不是出身世家大族,起码也是富贵人家子弟。而且正因为读书人少,彼此之间盘根错节,所以通常一个读书人身后都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关系网,不是普通什么人都能得罪得起的。

别看徐邈在陈琼面前又呆又萌,对付起别人来智商那是相当高,一句话已经把自己的背景交代清楚了,文打官司武斗手,要比后台我也有。

黑衣人是专吃公门这碗饭的,所以秒懂徐邈的意思,连忙肃容说道:“不敢称官长,在下钱水扬,及是北六坊捕头。”

徐邈见他上道,心里也松了一口气,有道是县官不如现管,跟公门人打交道其实很麻烦,背景再大也远水不解近渴。于是拱手说道:“原来是钱捕头,失敬失敬。后面这些位可是十三鹰的兄弟?”

他听钱水扬出场的时候自称“蓉城十三鹰”,很自然地以为跟在后面的就是十三鹰中人,只是此时看过去只有五六个人,想来十三鹰并没有全部到场。

没想到这个问题刚一出口,身边的云二娘就已经笑得弯下腰去。钱水扬身后的几个官差也都神情诡异。

好在钱水扬本人倒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想来已经习惯了,很顺当地表示“‘十三鹰’就是我,我就是‘十三鹰’”。

原来这时代打架一靠本事过硬,二靠人多,周朝兵马席卷天下,靠的除了兵甲犀利之外,还有就是庞大的常备军数量,可不是因为军队里武林高手比别人家的多。

钱水扬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行,区区一个捕头也聚拢不了多少人,所以灵机一动,给自己取了个“蓉城十三鹰”的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