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66章,火柴(1/2)

作者:初景
陈宣帝太建九年,齐后妃贫苦,至以卖烛为业。

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粹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史载周建德六年,齐后妃贫者以发烛为生,岂即杭人之所制矣。

发烛就是原始的火柴。

夜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

这是说当时民间百姓非常流行用一种涂上硫磺的杉木条引火,这也说明了原始的火柴,应该是在《清异录》成书年代之前就已经发明。

汉淮南王招致方术之士,延八公等撰《鸿宝万毕方》,法烛是其一也,余非民所急,故不行于世,然则法烛之起,自刘安始也。

这里的法烛就是后来说的发烛,都是火柴的前身。

到了南宋时期,杭州的大小街道上,已经到处都有出售火柴的小贩。

但当时朝廷没有注意和重视。

欧,火柴出现于古罗马时期。当时一些小贩,将木柴浸泡在硫磺中出售。这种被浸泡在硫磺中的木柴本身并不起火,而是可以用来引火。人们用铁块撞击火石,让溅出的火星落在这些木柴上,就能获得火种。中丶国早期的火柴技术传入欧洲,后来欧洲人就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改进一度被称为“洋火”的火柴。

首先,大家都有聪明才智。

其次,我们在原地踏步。

城堡,徐茉茶拿到了、更理想的火柴。

早期生产的火柴有两个非常致命的缺点:(1)白磷是非常稀少及遇热容易自燃,非常危险;(2)白磷是有毒的,造火柴的工人一不小心就会中毒身亡。

现在通常制法:一方面采用易燃的木材做成小棒(称火柴梗),在其一端蘸以蜡油和含氯酸钾的药料(称火柴头),制成火柴;另一方面在包装盒上涂以含赤磷、白磷的磷面。使用时,将火柴在磷面上擦划,即能引燃,极为方便。

徐济坐一边,看着姐姐就是美。

扈伯载,看你自己媳妇去。

周婧问:“姐姐,这能赚银子吗?”

徐济,这用问?

周婧吐舌头,当然是问怎么赚?

徐茉茶一时兴起,给大家讲课:“吃饭穿衣,是必须的,金银首饰,不是必须的。”

唐玉笙、甘佩、钱媛都来坐好。

屋大,天冷,但人多了,还是很暖和。

窗、装了玻璃,采光很不错。

现在,能装玻璃窗的少。

玻璃绝对供不应求,哪怕价格高。

所以,周婧就这意思,卖多少?

甘佩想出来了:“必须的,哪怕再贵,都得买。不是必须的,有银子就买,没了就卖。必须的,也是一挤再挤,挤的肚子都空了。几个儿女,考虑先卖哪个。”

徐茉茶点头。

大家都会考虑了。

吃穿,你觉得一件衣服穿十年?那也得穿,不穿冬天会冻病。

干活不利索,若是吃药,对穷人家就是雪上加霜。

徐茉茶脑洞一开,想到个故事:“有一家特别节约,一根火柴掉地上,天黑找不见,所以,嚓、点燃一根火柴、找没找见,嚓、点燃一根火柴、找没找见,嚓……”

她手里一盒,擦了九根。

唐玉笙、周婧都乐。

徐茉茶严肃:“我们还是要有节约的精神。但不能死板。成本和收益要计算。”

徐济想到了:“必需品,计算成本,保证供应,但不能太低、导致浪费。奢侈品,该提高价格。”

甘敞:“税?”

徐济:“没错。奢侈品就多收税,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