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击破他方之敌,均以当时之状况定之。
预备兵团控制徐州附近,以适应各方之情况。(二)淮北之敌,如我未能贯彻击破之方针,而与鲁西之敌将会合时,应采取下述指导:1.鲁南、淮北两兵团,应各以有力之一部,先占铜山、宿县两地,阻止敌之追击,掩护主力之西撤,其境界为夹沟—濉溪口—临涣集—涡阳—太和之线,线上属淮北兵团。2.两兵团各以有力之一部袭占或监视永城、蒙城,主力分多数纵队,各由蒙、永间及其附近各道西进,迅速通过敌之包围线,尔后在亳县、涡阳间线上各派掩护部队,主力向其以西地区集结,准备反攻。3.苏北兵团即在苏北、鲁东南地区游击。4.淮南兵团主力,竭力保持合肥,一部撤至凤台、阜阳,掩护战区之右侧。5.鲁南兵团向微山湖以西撤退时,务与第一战区鲁西两兵团连系。6.预备兵团之行动,视敌情况由兵团区处,或增援于最急要之方面。(三)司令长官部,第一项指导间,仍在徐州;第二项指导间,移至周家口,设指挥所于亳县。(四)军队区分鲁西兵团:指挥官孙连仲总司令,率第46军、第60军、第51军、第75军、第2集团军主力、第22集团军残部、第50师、第13师、第132师、第110师、第140师。淮北兵团:指挥官廖磊总司令,率第31军、第7军、第77军、第48军一部、第68军、第95师。淮南兵团:指挥官李品仙副司令长官,率第48军主力、第10军、第20军(附第23集团军之一旅)、第199师。苏北兵团:指挥官韩德勤代总司令,率第57军、第89军、第8游击队。预备兵团:指挥官汤恩伯军团长,率第2军、第92军、第59军、第4师。第五战区作战计划下达后,部队的调整、集结尚未完毕,形势已发生极大变化:淮北方面,日军的进展顺利。受命防守永城的罗奇第95师1个团尚未到达,日军第13师团就占领了永城,第9师团占领了百善。担任第9师团右侧翼掩护的第18旅团,14日占领南坪集。刘汝明部吉星文旅于当夜反击,但被击退。第13师团的快速挺进队(战车1个大队,轻装甲车1个中队,乘车步兵2个中队,工兵1个中队)14日15时进至汪阁以东地区,炸断了陇海铁路。“华中派遣军”为加强进攻力量,又增调镇江的第3师团沿蚌埠间铁路北进,15日在大营集与第31军激战。原在巢县的坂本支队(第6师团第11旅团)亦于5月11日北进,击退徐源泉部,于14日占领合肥。鲁南方面,日军在鲁南兵团坚强抗击下进展较缓。第10师团由第师团接替,14日集结临城,15日渡微山湖,准备由西北面进攻徐州;第5师团紧跟中国第60军等收缩阵地的部队,15日进至运河东岸。鲁西方面,日军进展甚快。第16师团经激战,击退第3集团军第74师后,于14、15日攻占了鱼台、金乡。其快速突击队(战车1个大队,乘车步兵1个大队,野炮兵1个中队,工兵1个小队)于15日上午深入至黄口附近,炸毁一段陇海路,与“华中派遣军”第13师团的挺进支队会合。第1军第14师团派出掩护渡河的第28旅团,车运济宁,渡运河西进,与守卫郓城的第20集团军第23师激战后,于11日攻占郓城。第14师团主力于12日在濮城、杨集一带渡过黄河,又经2日激战,击退了第23师,于14日攻占曹州(今菏泽)。日本大本营为加强华北方面军进行徐州会战的攻击力量,从关东军增调混成第3旅团和混成第13旅团至徐州,配属第2军。该两旅团15日亦已到达兖州,即将投入战斗。总之,日本大本营以围歼徐州附近中**队、占领徐州的会战计划以约6个师团部署于徐州以北,以约3个半师团部署于徐州以南,以连续攻击的行动将中**队吸引、抑留于徐州地区,尔后以迅猛的迂回作战,南北对进,切断陇海路,再7路并进,对徐州作向心攻击。至5月5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