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一个人,没想着门岗小哥,一会儿引进来了七八个人。>
刘洪昌办公室其实也没多豪华,也就简单的配了一套红木的办公桌、书桌、沙发、茶几、书柜、电视。>
但是自家的工厂,就是任性地方大,三十多平的办公室,装修的干干净净,亮亮堂堂。>
比这里面大部分人的家都要大,也就能显得相对豪华。>
都是进了二食堂的可怜人,没有分配到房子的可能。>
如果对象没有一个好单位给分房,都要一家三代,好几家挤在三间小房里面。>
“王姐,小宋...你们都来了,快坐,快请坐。”>
虽然在二食堂的时候,因为刘洪昌和六子日子太过于摸鱼,过的太舒服,工友们对两个人有点羡慕、嫉妒。>
但这么小单位里面,存不下太大的龌蹉,一点小疙瘩,离开之后没了冲突,自然烟消云散。>
总体上关系都不错,刘洪昌也挺怀念食堂的摸鱼日子,对待这些人也是热情接待。>
“大刘,我们这次上门,是求你来了?”>
“怎么了,食堂遇上啥难事了吗?”看到这么多人,刘洪昌已经有了一点不详的预感。>
“咱们二食堂倒闭了,所有人都下岗了。”>
“我上个月刚去过,食堂营业不是还可以的吗?”>
刘洪昌知道二食堂会倒闭,只是没想到这么突然。>
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去一趟二食堂。>
二食堂的生意是远不如前。>
但是餐饮这种行业,有多年的老顾客,厨师手艺还可以的情况下,总是有一定的客流。>
各方面都看不出,二食堂会有突然经营不下去的样子。>
“哥,我听说咱们食堂来人了!”六子跑了过来问道。>
“六子你来的刚好,去看燕子忙不忙,不忙的话,把她也叫过来,咱们一起聊一聊。”刘洪昌先是对门口的六子说。>
“先喝杯茶,等人来了咱们一块说。”>
几个人进来之后就是客气,刘洪昌刚都没顾得上给几个人倒茶。>
趁着六子去叫人的功夫,刘洪昌给几个人沏了茶,也让几个人控制一下情绪。>
“是突然来的通知,有人愿意用咱二食堂的地方开大酒楼,咱们二食堂就给取消掉了。干了这么多年,二食堂是说没就没啊!”>
王姐说着说着就来了情绪,有很复杂惶恐、怨恨、担心、可惜、失望各种情绪交杂。>
“那我抽时间回去看看,以后就是想回去看看,也没二食堂了。”>
六子对二食堂也挺有感情。>
干了也有小十年,不说在二食堂认识了刘洪昌,就是媳妇都是在二食堂认识的。>
“对啊,还以为二食堂会一直在……”>
随着这个话题,个个都伤感了起来,一下子就收也收不住。>
能跑过来找刘洪昌的,都是没有技术年龄又大,出社会就工作困难的几个。>
有其他出路的人,也不至于到刘洪昌这里找工作。>
老秦想早点退休,苏猴有开酒楼的大舅子,姚国发有各种关系。>
这些本就在二食堂条件好的人,出了二食堂,也不愁怎么生存。>
“王姐,你们也别太伤心,没了二食堂,日子也要照常过。既然你们相信我们,找了过来,咱一会儿就去车间转转,你们看能做什么,一定给咱都安排上。”>
为了不受这种不好情绪影响,刘洪昌也是痛快答应下来,给几个人安排工作。>
虽然这些人都是食堂老油条,最擅长的就是偷奸耍滑、浑水摸鱼。>
年龄也已经不小,比如说王姐已经过了四十,培养价值不大。>
不算好的员工,如果只考虑效益的情况下,刘洪昌不愿意招这些人。>
但是有那么多年的交情,总要给这些人一次工作机会。>
大部分本身都还是挺好的,都是受了这些年,人多活少相互推诿的风气影响,才越来越摸鱼的。>
换成十年前,风气好的时候,一个个干活,都还是挺卖力的。>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二食堂的服务员,都没什么工作技能。>
还好的就是,这年代的妇女,大部分都有一手的针线活。>
可以分配到书包车间,去车间缝书包去。>
计件工资,干的多就赚的多,也不怕人摸鱼不干活。>
二食堂的同事找刘洪昌没多久,杨麦香的公交公司的同事,也有不少找了杨麦香。>
各单位就算不倒闭,也是不停的精简人员。>
不管是合资还是私营,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