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玩的太迟,过会就吃中饭了。”>
杨舒宁看着三小只准备出门了,不忘叮嘱了一句。>
“好的,我们知道啦!”>
杨舒浩作为三小只的带头大哥,头也不回的应着杨舒宁。>
虽然给了十块钱的巨款,杨舒宁确实不怎么担心,杨舒浩一直以来钱财不缺,除了成绩不好外,也没什么不良嗜好,但也不用他走歪路。>
至于和同学们打架什么的,在这个年代来看,根本就不算事,又不是后世,孩子们个个都金贵的很,某些首长的孩子还天天打架呢,也不影响他们后来走向高位。>
年少轻狂,说的就是杨舒浩这种年纪的人,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叛逆期。>
看着已经熟睡的杨建东,看着他萌萌的可爱样,杨舒宁心中也是充满了上进之心。为了他的样子,他也得继续努力,努力往上走。>
杨舒宁三人买完鞭炮什么的没多久,三婶做好了中饭。>
下午,随着王雪、杨母他们陆陆续续回家,家里也变得热闹。杨母和三婶、杨舒雯三人准备着年夜饭,王雪和丁秋楠带着小西瓜,三小只则是放着上午刚买的鞭炮。>
杨舒宁也是来到厨房,从玉米粉涔水伴着米糠,搅和搅和,又拿出一斤左右的朱家报恩报德两兄弟挖来的蚯蚓,给八只老母鸡喂了饭。>
顺手把鸡窝里的鸡蛋捡了,虽然京城冬天寒冷,但母鸡们有鸡窝在,又有蚯蚓补充营养,鸡蛋还是每天都有,就是个头小了不少,而且每只母鸡也不是每天都有鸡蛋了。>
自从三叔一家到京,家里的老母鸡也来到了八只的数量。有着八只老母鸡在,杨舒宁一家的鸡蛋是真没缺过。很多时候还被杨母和杨舒宁拿去做了人情。>
本来老母鸡们是吃烂菜叶和蚯蚓为主,玉米粉和米糠只是辅助,可今天是大年三十,杨舒宁也难得给老母鸡们奢侈一回。给老母鸡们也过一回年嘛!>
“小浩,小明,你们去把鞭炮放了,放完我们就吃年夜饭了。”>
杨母吆喝着家里最小的两个男丁去放鞭炮。>
其实按照老家的传统,是应该吃完年夜饭再放,不过杨母本就是清岛人,他们一家也在京城多年,很多习俗已经被同化了。>
就连今年的年夜饭也按照京城的老规矩来,本来三叔一家今年到京城,应该按照老家的习俗来办,可惜京城位于北方,很多老家的菜想买都买不到。>
京城年夜饭所谓的老规矩就是“四四见底”,即四凉菜,四热炒,四肉菜,四汤菜,也就是十六道菜,除了汤之外,菜品是四凉八热,即四平八稳之意。>
而十六即幺六,六代表顺(六六大顺嘛),幺六就是要顺,希望来年一切顺利。具体到菜品呢,那就得根据家庭条件了,富余的吃点儿贵的,不富裕的吃点儿相对贵的,总之要比一般时候吃的好点儿。>
杨母和三婶准备的这些菜,打眼一看,可没便宜的,今晚的年夜饭能够秒杀四九城百分之九十九的家庭,就今天这一桌菜,没有十五块钱,可真拿不下来。>
家里十二个人,杨建东还不是吃饭的时候,被放在了婴儿床上。>
随着杨舒浩和杨舒明放完鞭炮,一家十一个人就围着大圆桌坐下。>
杨母最为家里年纪最长的长辈,举起手里的饮料杯说道:>
“今年我们家添丁进口,秋楠进了家门,雪儿生了小西瓜,他三叔一家又来了京城,宁儿和晨儿又是升官了,我们杨家是越来越兴旺了。”>
“为我们家里人更好的未来,干杯!”>
杨母说完就把杯中的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