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战情,立足稳妥后进行防御营寨的修筑;抵达的中军进入营寨后接替后军阻击追兵;后军赶到后则接替前军改为开道部队;修筑营寨的前军换防后则跟进策应。
如此这般,再撤军一段行程,后军止步开始修筑新的营寨,跟进的前军在进入营寨后改为阻击追兵,而从前面营寨下来的中军则负责开道,修筑完毕营寨的后军则换防后跟进。
以此秩序轮换交叉掩护,边战边退。
撤退到清河郡治所清阳县后,吴汉所指挥的三路兵马突然朝着左右方向分别撤退。
铜马军正想分兵追击,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了刘秀帅旗,也就顾不了偏军,铜马全军在东山荒秃以及上淮况二首领指挥下朝着清阳县奔去,只见城中官兵抵挡一阵后溃败弃城而去。
铜马军一路前进,不断遇到兵马阻拦,却未曾遇到有规模交战,且刚一交战其中大部病吗就向后退去,另一小部也在抵抗一会后则朝着两边撤离,让开大道。
说来也怪,刘秀麾下一路有这么多支部队伏击道旁,却不见有相互增援,且逢战必退,更离奇则是大军分成了若干部队,如此分散兵力也是让人看不懂。
如此这般边战边进,铜马军到了馆陶县已是精疲力尽,且粮草也是消耗几尽。
便在这时,县城城楼竖起了刘秀大纛,这次是真的,刘秀就在城头上,却不见一兵一卒。
铜马军一下来了劲,准备全力攻城。
“活捉刘秀!”震耳欲聋。
城上阴识举起令旗,兵士齐刷刷露出城头,甲戈亮堂刺眼。
城郭周围突然也出现无数伏兵,其中就有沿途被铜马军“击溃”的部队。
一波冲击,铜马军溃不成军,急忙原路后撤,未曾料到“败军之将”吴汉等人竟率其部早已截断退路,还有清阳县以及途中朝着两边别溃退下去的那些人马这也都不约而同的杀了个“回马枪”。
此乃荆棘天路战法:节节阻拦拖延,对敌军进行士气打击、粮草消耗;佯装败退,实则是一部向两侧迂回形成包围圈,而另一部向后方主动撤退吸引敌军并形成后退决战局势。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